子宮肌瘤手術怎麼選?子宮肌瘤成因、症狀、治療及術後注意事項全攻略!
子宮肌瘤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腫瘤,又名纖維瘤,平均約三位女性就有一位患有它,尤以生育年齡30-40歲居多,如此高機率的疾患如何因應? 又會有什麼風險呢?本文由婦產科主任謝保群醫師解說子宮肌瘤症狀、成因、如何檢查與治療、是否需要手術、怎麼選擇治療方式及術後休養,帶您進一步了解子宮肌瘤。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一種生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腫瘤,通常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形成的異常增生,大多數是良性,僅約千分之二為惡性,雖然不用過度擔憂,仍需定期追蹤檢查,以掌握健康狀況,子宮肌瘤可能是單個或多個大小不一,依照生長位置,可分為三類型:
- 子宮肌層間肌瘤:位於漿膜層與子宮內膜之間,是最常見的肌瘤類型。
- 子宮漿膜下肌瘤:向子宮外的骨盆腔或腹腔突出生長,通常體積較大。
- 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子宮內膜下往子宮腔生長,容易造成月經期間的大量出血。
造成子宮肌瘤的原因
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雖然尚未明確,根據研究顯示,雌激素的變化直接影響大小尺寸,也與遺傳、種族先天性因素有著關聯,後天因素則包含飲食習慣、賀爾蒙周期、肥胖、生育以及環境因素相關。
子宮肌瘤的症狀有哪些?
部分擁有子宮肌瘤者並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其中如肌瘤尺寸太大而壓迫到其他部位引起的症狀表現,可能有組織壞死、腎臟水腫、輸尿管水腫、腸阻塞、下肢血管栓塞……等病徵,而常見有明顯症狀者會表現如下。
- 月經不規則
- 月經血量增多
- 盆腔疼痛或不適
- 便祕
- 頻尿或排尿困難
- 腰背痛
- 生殖器官壓迫引起的疼痛或不適感
- 貧血
- 容易感到頭暈或疲勞
子宮肌瘤會自己消失嗎?
由於子宮肌瘤形成與雌激素變化有直接關聯,因此雌激素減少時肌瘤就減少刺激增長的來源,即有機會變小甚至消失,不過並非所有肌瘤都會縮小,多數於更年期後,由於激素水平的減少,部分子宮肌瘤可能萎縮,因此在此之前建議定期回診檢查。
子宮肌瘤如何檢查?
在常規問診過後,醫師因為其症狀表現有疑似肌瘤情況,將進一步做檢查,通常使用超音波、MRI、CT掃描等影像學檢查,確定子宮肌瘤的大小、數量和位置,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內視鏡檢查或組織檢查(活檢化驗)來確診。
子宮肌瘤治療方法有哪些?
首先醫師會先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肌瘤如沒有顯示不適症狀或是尺寸數量在安全範圍內,會建議持續追蹤即可,依照醫師建議再行判斷治療方式,亦或是有備孕需要,需評估是否影響著床,就可能建議進一步做治療;治療方式包括觀察、藥物治療和手術:
- 觀察:小型、無症狀的子宮肌瘤可能只需要定期觀察而不需治療。
- 藥物治療:藥物如黃體酮、激素療法等可用於控制症狀和縮小肌瘤。
- 手術治療:通常在子宮肌瘤引起明顯症狀或影響生活品質時考慮;手術包括切除腫瘤(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切除整個子宮(子宮切除術)。
子宮肌瘤什麼時候需要開刀?
是否切除子宮肌瘤通常取決於病患的年齡、症狀及嚴重程度、是否想要保留生育能力等因素,亦或是出現如下情況則需考慮手術:
- 有強烈的疼痛或不適
- 出現大出血或頻繁出血,且保守治療無效
- 強力壓迫致使頻尿、排尿問題進而影響生活
- 生育考量,以致難受孕、易小產
- 肌瘤尺寸快速變大
- 疑似惡性需要病理切片
子宮肌瘤手術新選擇:微創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
隨著微創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女性在面對子宮肌瘤治療時,不再只有傳統開腹手術這唯一選擇。現代婦科手術已可透過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進行,醫師僅需透過數個小切口,即可將鏡頭與器械深入腹腔,精準切除病灶,保留更多健康組織,傷口小、出血少、恢復快,更大幅降低術後沾黏及併發症風險。
特別針對希望保留子宮、計劃未來懷孕的患者,微創手術可望降低子宮破裂風險,對現代女性更溫和的治療選擇。
微創3D腹腔鏡:立體影像輔助更精準!
傳統腹腔鏡已進化為3D立體腹腔鏡系統,讓醫師在手術時獲得更深層次的空間感。整個手術流程僅需數個0.5~1公分的小切口,鏡頭與器械可同時進入腹腔,協助診斷與治療同步完成,特別適合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等良性婦科病變。
微創3D腹腔鏡的常見適應症包括:
- 腹腔及骨盆腔內視鏡檢查
- 子宮外孕處理、內膜異位病灶清除
- 輸卵管功能檢查與沾黏鬆解
- 良性腫瘤處理(如肌瘤切除、全子宮切除)
- 卵巢腫瘤、巧克力囊腫、多囊卵巢治療
- 早期婦癌(如早期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一期)
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靈活度更高,微創再升級!
被譽為「腹腔鏡的進階版」,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結合高解析3D放大視野與類人手腕的靈巧度,讓醫師在狹小骨盆腔中依然能執行高難度縫合與切除,機械手臂可旋轉540度,超越人手極限的穩定性,大幅提升手術精確度與安全性。
尤其針對子宮肌瘤位置較深、沾黏嚴重、子宮體積大、或病灶貼近重要器官(如膀胱、輸尿管)者,達文西手術能減少對周邊組織的干擾,是現代高難度婦科手術的首選之一。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的常見適應症包括:
- 全子宮切除
- 良性卵巢腫瘤切除
- 子宮肌瘤切除
- 骨盆內沾黏剝離
- 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診斷及治療
- 癌症分期手術(早期子宮內膜癌)
- 輸卵管吻合或整形
- 子宮脫垂及陰道脫垂懸吊
達文西機械手臂的5大優勢
精密儀器輔助,達文西機械手臂是極微創治療選擇,能達到這些優勢特點:
- 高精密度:具備高清放大視野與靈巧器械,能進行更細膩的手術操作,提升安全與準確性。
- 微創傷口:手術切口小於傳統方式,能有效降低感染與疤痕風險。
- 術後較舒適:因為組織破壞少,術後疼痛感明顯降低,患者能較快開始進食與活動。
- 恢復時間短:多數病人術後可在短時間內下床行走,生活可快速回歸正軌。
- 出血量低:精細操作能減少血管損傷,降低術中出血與術後併發症風險。
子宮肌瘤手術比較:傳統開腹vs微創手術
達文西手術 | 微創3D腹腔鏡 | 傳統開腹手術 | |
---|---|---|---|
傷口 | 數個小切口 | 數個小切口 | 約10-30公分切口 |
疼痛感 | 較小 | 較小 | 較大 |
出血量 | 較少 | 較少 | 較多 |
影像辨識 | 放大10倍3D影像 | 放大2-3倍3D影像 | 直接目視 |
手術器械 | 540度靈活手臂,依照病灶轉換角度 | 機械儀器直進直出 | 直接從大開口做治療 |
安全性 | 高穩定性,360度仿真手腕 | 視角受限,器械角度也有限度 | 開口大,感染風險較高 |
復原期 | 更快 | 較快 | 較慢 |
子宮肌瘤手術要休息幾天?
康復時間長短取決於手術類型、個別身體狀況、程度差異而有所不同,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患者僅需住院5天,可以在較短時間恢復正常活動,做較靜態、輕度活動,仍建議要遵循醫生建議,適度休息,避免過度活動,以確保傷口能夠充分癒合,並留意身體的後續反應,如有大量出血或不適則盡快回診就醫。
子宮肌瘤術後飲食與注意事項
子宮肌瘤與雌激素、飲食、作息、習慣有很大關聯,為術後能有助康復也避免復發,須留意如下事項:
- 遵守醫囑,避免提重物、減緩壓力、適度放鬆
- 留意動物性賀爾蒙攝取,避免刺激雌激素平衡
- 減少高糖、油炸、熱量的精緻飲食,多吃原型食物及植物性食品
- 補充維生素D、B群、抗氧化食物
- 謹慎於進補的食物,慎防民間療法
- 定期回診追蹤,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婦科達文西手術醫師推薦: 謝保群 主治醫師
在中部地區提到婦科手術,婦產科謝保群主任是不少病患一致推薦的專家。擁有多年婦產科臨床經驗,不僅看診細心、判斷準確,更擅長透過影像學檢查精準掌握病灶位置,為每位女性量身打造治療方式。
謝保群主任專長更橫跨婦科、婦女泌尿與腫瘤治療領域,無論是常見的子宮肌瘤、卵巢囊腫,還是複雜的婦癌分期、骨盆器官脫垂、尿失禁等,擅長透過3D腹腔鏡到高階的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精準治療。
不論是面對婦科疑難雜症,還是希望找尋更安全、精準的微創治療,由謝保群主任帶領的中港澄清婦產科,是許多女性病患,最安心的選擇。
子宮肌瘤治療新技術!就醫推薦中港澄清婦產科團隊
有子宮肌瘤症狀出現,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建議尋求專業有口碑、具規模且豐富經驗的醫療團隊,能在各種情況做最精確的診斷,推薦專業的中港澄清婦產科團隊,由婦科權威醫師謝保群領軍,團隊陣容有八位主治醫師,各自精通於婦科疾病術式,專治研究女性疾病、器官損傷、健康把關、保健諮詢、孕產領域的診斷和治療。
群醫跨科診療,守護女性健康,在這裡有獨棟婦兒母嬰醫療大樓,婦產科門診位在敬義樓二樓,搭乘手扶梯即可到達,讓民眾來看診很方便,檢查、抽血、批價都在同一棟樓即可完成,如有診療時發現其他健康問題,也能直接在醫院做不同科別的轉科或會診,堅強醫護團隊給妳最安心有保障的醫療服務。
您可能有興趣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