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肺癌篩檢報告,看到報告上的「異常」兩個字,腦中馬上浮現「是不是肺癌?」胸腔內科劉杜鎮主任告訴你,肺癌篩檢異常不代表就是肺癌,先別太過擔心!
其實,異常原因包含肺部出現結節(肺結節),是很常見的狀況,大多數並不是癌症。最重要的是,知道發現異常後該怎麼處理,才不會白擔心,也不會錯過重要的治療時機。
此篇文章由中港澄清胸腔科團隊帶您一步步了解,肺癌篩檢異常代表什麼?如何安排追蹤檢查?又是什麼情況才需要切片確認?整個流程一次搞懂。
為什麼要做肺癌篩檢?掌握早期肺癌的關鍵
肺癌在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等到開始咳嗽、胸悶,往往已是中晚期,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因此,及早篩檢是預防肺癌惡化的關鍵。
別以為只有吸菸者需要篩檢,其實只要年過40歲,就應該開始關注自己的肺部健康。想知道肺部有沒有悄悄出現問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目前最準確的肺癌篩檢工具之一。
LDCT就像替肺部拍攝高畫質3D立體影像,連小到0.3公分的病灶都能清楚呈現,幫助更早診斷異常,盡早治療。

LDCT篩檢陽性是肺癌嗎?
拿到LDCT篩檢報告寫著「陽性」,這表示在肺部看到一些異常陰影或結節,可能只是發炎、疤痕,通常都是良性的組織,不代表就一定有惡性腫瘤存在!
肺癌篩檢異常怎麼辦?醫師評估後才是關鍵
當拿到肺癌篩檢報告,發現有「異常」兩個字,心裡難免會不安。但這時候,最重要的事,先儘速掛號回診,交給專業醫師來判斷。
有經驗的醫師會根據肺結節的大小、形狀、位置,來幫助精準判斷是否可能為癌細胞。
篩檢異常後的四大檢查流程
如果檢查報告顯示異常,第一步先回門診。醫師會依情況,接下來會安排追蹤與檢查,目的是釐清「異常」的原因。整體流程會經過以下四個步驟:
1.回診由醫師評估
回診時,胸腔科醫師會親自解說影像報告,說明看到的肺部結節是什麼狀況,像是大小、形狀、位置等。也會根據個人風險,例如是否有抽菸、年齡、家族史等,評估後續是否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2.視情況安排影像檢查
如果醫師認為更需要進一步診斷,可能會安排以下幾種檢查方式:
- 定期追蹤LDCT:如果結節很小、看起來不像惡性,可能先不用做侵入性檢查,只要定期追蹤,觀察有沒有變化。
- 正子攝影(PET)或其他影像檢查:這類檢查可以進一步看結節是否活性高、是否有擴散,幫助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切片檢查
如果懷疑結節可能是惡性,會安排切片,取出一點肺部組織做病理檢查,幫助確認是否為肺癌。
擬定治療計畫
如果確認為肺癌,接下來本院專業肺癌治療團隊會根據目前的分期、整體健康狀況,量身打造治療計畫。可能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甚至標靶或免疫療法。

肺癌常見問題整理:
很多人一聽到肺癌、肺結節、切片檢查這幾個關鍵字,馬上腦中浮現:「會不會痛?要不要手術?有機會痊癒嗎?」胸腔內科劉杜鎮主任,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在診間常見的問題,提供解答。
Q1:肺部切片會痛嗎?要住院嗎?
肺部切片主要是確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的方法,先打麻醉,再經電腦斷層導引,皮下穿刺切片,感覺就像皮膚被輕戳一下,因此不會感覺到太大疼痛。
通常檢查完會住院觀察1-2天,確認沒有氣胸等併發症即可出院。
Q2:正子攝影(PET-CT)是必要的嗎?
正子攝影是一種高階影像檢查,可以一次全身掃描,能看出腫瘤是否有轉移,特別適合懷疑癌症已經擴散,或需要規劃治療方向時。對部分患者來說,它是查清楚病情的重要工具。
Q3:肺部結節會自己消失嗎?一定要開刀嗎?
肺部結節其實大多數是良性的,比如因暫時性感染、發炎造成的,有些甚至幾個月後就自己縮小、消失,因此不是所有肺部結節都要開刀。
但有些結節長得比較可疑,像是邊緣不規則、有毛邊、增大速度快,這時醫師可能會建議切片,甚至開刀切除確認。
肺癌篩檢異常別慌!交給澄清胸腔科,協助你下一步
如果您正在找「台中肺癌權威醫生」,中港澄清胸腔科擁有完整的專業照護肺癌治療團隊,如發現病患檢查報告異常會主動聯繫並安排回診,由專責醫師進一步評估,必要時結合內科、外科、腫瘤科等跨科團隊共同研判病情,還有個案管理師、護理師、營養師、放射師、藥師、癌症個管師等專業人員一同協助,提供最適當的治療建議,陪伴患者從檢查、診斷,直到康復。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真的確診為第一期肺癌,透過手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這也是為什麼必須強調肺癌篩檢的重要性,要在無症狀時就要定期篩檢才能發現早期肺癌,只要積極面對治療,對於病情康復都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