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系

特色醫療

分享:

肝癌治療新剋星 - 次世代腫瘤微波消融治療

針對肝臟腫瘤,無論是肝癌或轉移性肝腫瘤,以「次世代腫瘤微波消融治療」,能提供更快速、更強大、溫度更高,達到更加完整的治療成效果。

「次世代腫瘤微波消融治療」主要原理為高頻率電磁波導入腫瘤,讓組織中的水分子高速震動,透過分子摩擦產生熱能(局部溫度瞬間升到60℃以上),造成腫瘤局部凝固性壞死,即達到消滅腫瘤的目的。

「次世代腫瘤微波消融治療」是大腸直腸癌發生肝臟轉移消融治療的較佳選擇。大腸直腸癌診斷時,有25%肝臟轉移,在治療期間高達60%發生肝臟轉移,因此在診斷時越快消除肝腫瘤預後越好。但只有少數肝轉移患者適合接受外科肝臟切除治療。

微波消融術4大優勢:

  1. 治療時間短:若以同樣的消融範圍來比較,微波消融更快達到高溫,消融時間愈短,病患感受到疼痛不適的時間也縮短。
  2. 治療效果較能預測:新型微波消融範圍可預測性高,能夠產生可靠的大球形消融區域,腫瘤消滅更完全。
  3. 治療範圍更大:微波消融受血流灌注引起的冷卻效應影響小,對靠近血管的腫瘤治療也更徹底。
  4. 不會造成皮膚燙傷:射頻消融通電產熱,需要在患者腿部接上貼片。若治療時間較長,有時會造成局部皮膚燙傷。微波消融不需皮膚貼片,治療時間短不會造成皮膚燙傷。

《推薦閱讀:精準影像定位,肝臟腫瘤微波消融術介紹》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是內視鏡由患者的口腔進入胃裡,對癌腫瘤施打藥物讓它腫脹,形成一個小小的丘狀,再以特殊的電刀在腫脹的腫瘤周圍劃開掀起,伸入腫瘤黏膜下方將它剝離,剝離的癌腫瘤組織由口腔取出。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適合早期胃癌、食道癌、大腸直腸癌及黏膜下瘤的治療,但先決條件是癌細胞尚未侵犯到深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未遠處轉移。胃癌和食道癌由口腔進入腫瘤處手術,大腸直腸癌則由肛門進入,與傳統手術或多孔腹腔鏡手術不同,不會在身體外觀留下傷口,且住院期間更加縮短。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簡稱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指的是經口腔放入內視鏡(十二指腸鏡),伸入病患體內,經食道、胃,到達十二指腸,找到膽胰管與胰管的共同開口處,也就是十二指腸乳頭的所在,藉以評估膽道及胰管是否有病變,可同時診斷疾病與治療。若發現膽管中的結石,可直接進行碎石與取石。使患者可避免手術的痛苦,縮短術後的恢復期。

《推薦閱讀: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完整介紹》

胃腸肝膽科重要儀器檢查、檢驗服務 :

  1. 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經鼻內視鏡
  2. 小腸鏡、膠囊內視鏡
  3. 下消化道內視鏡:直腸鏡、大腸鏡
  4. 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治療
  5. 食道 / 胃靜脈曲張硬化治療 / 結紮術
  6. 止血(局部注射、電燒、熱探子、止血夾)
  7. 胃、大腸息肉切除術
  8.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
  9.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道引流、碎石術
  10. 治療性內視鏡,內視鏡超音波,介入性內視鏡超音波
  11. 異物取出
  12. 組織之切片、抽吸細胞檢查
  13. 微波消融術、肝腫瘤射頻消融術、酒精注射等
  14. 胃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檢查、碳-13呼氣檢查、糞便幽門螺旋桿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