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系

悄然無聲的殺手:肺腺癌(上)

分享:

「肺癌」與「肺腺癌」有什麼不同?

預約掛號:我想掛胸腔內科解決相關症狀

衛福部公布2019(108年)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肺癌已連續十年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的首位

肺癌

肺癌是指在肺臟及支氣管處,長出惡性腫瘤,又稱為支氣管原發性癌,主要可分「小細胞癌」(佔所有肺癌的8-10%,其中90%有吸菸行為),以及「非小細胞癌」(佔所有肺癌的88-90%)。

非小細胞癌

非小細胞癌,又可細分為:肺腺癌(70%)、鱗狀上皮細胞癌(20%)、大細胞癌(約5%)。

肺腺癌

肺腺癌是指肺臟中的腺體細胞產生病變。肺腺癌較好發於女性,且腫瘤擴大較慢,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症狀且經診斷時,已是第三或第四期,且移轉速度快、死亡率偏高。

據研究統計,近七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的類型。

胸悶、胸痛、慢性咳嗽為肺腺癌主要徵兆

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

肺腺癌症狀

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或胸痛,導致患者頻繁出現呼吸不順或氣喘。若慢性咳嗽超過兩週還未痊癒,且沒有感冒、發燒現象,則應立即安排就醫檢查。其他症狀包括,出現疲勞感、體重減輕、食慾不佳、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與鎖骨淋巴結會出現腫塊,或身體其他部位有莫名疼痛感,一定要提高警覺,小心有可能是肺腺癌的警訊。

若肺腺癌症狀嚴重時,支氣管受腫瘤的壓迫影響,甚至有咳血,且痰中帶血的情況。

肺腺癌的治療方式

肺腺癌的腫瘤大小,由1公分成長到10公分,約需五年時間。從最初侵犯鄰近的淋巴腺、肋膜、肋膜腔或肋骨,尤其最容易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腎上腺等器官,需要安排影像檢查,確定有無轉移與判定腫瘤分期。

肺腺癌治療

台灣每年新增約一萬五千名肺癌病人,其中以「肺腺癌」亞型佔大多數。

  • 早期肺癌病人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能處理較小顆的腫瘤且副作用少,且存活率高。
  • 晚期肺癌病人則僅能選擇「全身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療法方式治療。

依據台灣研究報告,肺腺癌病人約有55%的比例具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晚期的肺腺癌且EGFR突變陽性病人,應第一線接受EGFR標靶藥物治療。另外,約4至5%比例的肺腺癌病人,是具有「ALK基因重組」,此類ALK陽性的晚期病人亦應優先以ALK標靶藥物治療。

若EGFR基因突變或ALK基因重組檢測為陽性的晚期肺癌病人,皆有相對應的口服標靶藥物可以選擇使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不僅成功抑制腫瘤生長,期間副作用比起傳統化學治療較低,也可有效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定期肺癌篩檢,晚期標靶藥物治療

肺腺癌預防

目前醫界已知有十多個基因,當產生突變時,會導致肺腺癌的生成。資料統計國內女性肺癌病人,超過七成比例都是肺腺癌。建議民眾從40歲開始定期安排肺癌篩檢,其中「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肺癌篩檢的利器,有效建立預防醫學觀念,越早發現,其治療的預後更佳!

精準治療提高肺腺癌存活率

澄清醫院肺癌治療團隊,提供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基因檢測,檢驗結果快速,並提供健保給付所適合使用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兼顧患者療程與生活品質,針對肺腺癌的精準治療,可以延長患者的存活和延緩腫瘤的復發,讓未來可望有更長的存活期。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民眾應定期做肺部的健康檢查,若能早期發現一定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肺腺癌形成的原因很複雜,提醒民眾如果發覺有胸痛的現象,除了要提高警覺是否為心肌梗塞前兆外,也要注意是否為肺癌移轉所造成。

預約掛號:我想掛胸腔內科解決相關症狀

推薦閱讀:

悄然無聲的殺手:肺腺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