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記者 蔡淑媛
婦「便便不成形」 大腸「肝曲」揪出5公分腫瘤
51歲的劉女士近幾個月排便習慣改變,原以為是腸胃不適,健檢做糞便檢查異常,才發現大腸長了有5公分大的腫瘤,且位於橫結腸與升結腸直角處「肝曲」部位,容易忽略,自費接受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並保留右側健康腸道。醫師提醒,幸好及早發現,若晚一步恐會惡化成大腸癌。
晚一步恐惡化成大腸癌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張安迪指出,大腸肝曲部位的腫瘤因位置特殊,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大腸鏡檢查時需特別仔細注意,若未能及時發現,並治療切除,將會持續擴大演變成惡性癌症,千萬別掉以輕心。
劉女士工作忙碌,近幾個月發現每日如廁次數變多,糞便呈現散狀不成形,原以為是單純的腸胃不適,不以為意,因在診所定期健檢做糞便檢查才發現異常,轉診到澄清醫院,發現大腸腫瘤已有5公分大,有癌變風險,應盡快手術切除。
張安迪確認劉女士的腫瘤無癌細胞後,為她進行需自費的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以迷你微創內視鏡,從人體自然孔進入腹腔,用注射針注射腫瘤下方,將腫瘤與肌肉層剝離,再透過內視鏡管路,以電燒刀切除腫瘤。
張安迪表示,該術式不需像傳統切除手術將肝曲連同升結腸與盲腸都切除,能成功保留健康腸道,傷害性也小,不會產生沾黏、排便不順等併發症,恢復較快,術後1-2天可出院,1-2週恢復正常生活,適合原位癌及1A的早期病變患者。
張安迪指出,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盡早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高風險群包括:家族史、高齡者、肥胖、菸酒等,建議40歲以上做大腸鏡檢查視全大腸結構,及早發現治療。國健署也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提醒要注意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有血、長期腹脹,應早期就醫檢查,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健檢。
媒體報導情形:自由時報、TVBS新聞網、中廣新聞、中天新聞網、中華日報、台灣時報、大宇宙新聞、民時新聞、YAHOO奇摩新聞、健康2.0、LINE TODAY、LIFE生活網
※有掛號需求者請撥打預約掛號專線
【您可能也有興趣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