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不在陰囊內,就可稱為「隱睪症」。據國內的一項統計,發現幼稚園及國小男性學童,約有1.2﹪有隱睪症,其中約有15﹪的患者可追溯出家族性病史。 嬰兒出生體重與罹患隱睪症的比例 隱睪症發生的原因,當胚胎時期睪丸從後腹腔的位置慢慢移位到陰囊的過程中,若有任何停滯,就會產生隱睪症。
因為睪丸對外界的溫度變化相當敏感,若不及早將它移位固定在陰囊內,睪丸就可能逐漸萎縮變小甚至退化不見,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睪丸若繼續停留在高的位置,幾十年後更有可能轉化成惡性瘤的機會。
隱睪症的治療,一歲以前的隱睪,只要觀察即可,因為由統計數字來說,一歲以內睪丸仍會有相當大的比例會下降;一歲至一歲半之間,可嘗試荷爾蒙療法,尤其是兩側隱睪者,但代價昂貴,療程長且效果欠佳,可直接手術治療;一歲半以後,直接接受睪丸固定手術。 有父母擔心小孩接受了睪丸固定手術後,是否一定不會得睪丸癌,其實睪丸固定手術的目的,在於將睪丸拉入陰囊內以便觀察,並不能保證其不得睪丸癌,值得安心的是睪丸腫瘤本身就是很少的疾病,發生率在十萬分之五、六左右。再者由於手術技巧與麻醉的進步,手術後引起睪丸萎縮的機會相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