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專區

肺癌精準治療原則 先分類、再分期

核子醫學科
分享:
肺癌精準治療原則  先分類、再分期

肺癌精準治療原則  先分類、再分期


肺癌診斷方式:PET-CT新利器

影像學方法可以幫助醫師做初步的判斷,如常見的胸部X光檢查,是最簡易方便的方法,透過X光檢查可大致看出腫瘤大小、形狀和位置,但它無法辨識腫瘤是否為惡性腫瘤。


另外,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CT)及核磁共振影像檢查(MRI),則是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較精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跟X光相比,它不但可以更精確的顯示腫瘤的特性,並可以發現肺部其他位置及縱膈腔淋巴結是否有不正常的影像,幫助判斷癌細胞是否已轉移至身體其它部位。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是肺癌診斷及分期最重要的檢查。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引進最新的「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CT),也是近年來新式醫療影像檢查之新利器。可針對全身性的癌症做篩檢,協助準確判斷癌症分期,早期偵測癌症的復發,同時檢視原發性癌有無轉移,提早發現腫塊的變化,並提供醫師精確的診療計劃。


影像學的診斷與判定之外,仍須透過病理學的方法來確定,如痰液細胞學檢查,以及進行一些侵入性的檢查:包括支氣管鏡檢查、穿刺並切片的檢查、縱膈腔鏡檢查,做最後精準判定,幫助判定肺癌的分期,並給予最適切的治療策略。


總之,藉由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掃描或骨骼掃描檢查得知是否有遠處轉移情形,必要時也可以對遠處轉移病灶進行切片,再加上特殊的組織染色技術,都是確定肺癌診斷的重要方式,同時更精準的揪出特別小、特別深或是位置特殊的肺腫瘤打擊病灶。


肺癌的類型與分期如何界定?

肺癌通常分成兩種類型:小細胞肺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多好發妤男性,且與抽煙有絕對關係。此類型的肺癌生長得很快,容易迅速散到其他器官。
※非小細胞肺癌,有三個主要類型:鱗狀細胞癌、腺癌,以及大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的發展進程,分為四期。
第一期:原發腫瘤小於或等於3公分,抑或者大於3公分,但遠離左右兩側支氣管處至少2公分以上,且沒有淋巴結轉移。
第二期:病灶可以是任何大小,已侵犯到肺壁、橫膈或是縱膈側的肋膜或心包膜,或者有支氣管旁及同側肺門淋巴結的轉移。
第三期A期:病灶侵犯胸壁及橫膈膜,甚至到心包膜、縱膈腔膜或同側縱膈淋巴結轉移。
第三期B期:病灶已侵犯到肋膜腔,有惡性心包膜或肋膜積水,多發性腫瘤,迴返神經或脊椎骨侵犯,大血管、氣管或食道侵犯,或有對側淋巴結、同側鎖骨上 淋巴結轉移。第四期,病灶已經轉移到如肝、腦、骨頭或骨髓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