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專區

戴口罩看不到嘴形 4歲學語男孩ㄊ、ㄉ分不清

復健部
分享:
戴口罩看不到嘴形 4歲學語男孩ㄊ、ㄉ分不清

<中國時報 記者馮惠宜 台中報導>

4歲男童經接受語言復健治療,由語言治療師帶領透過圖卡、故事書、口腔運動遊戲,進行嘴唇、舌頭、臉頰肌肉的訓練正確發音,每週一次約30分鐘,三個月來已有很大的進步。

難道是戴口罩惹的禍?一位四歲小男孩,剛上幼稚園後被老師發現講話口齒不清,建議家長帶來詢問復健科醫師專業意見,澄清醫院復健部主任趙明哲表示,經過發音評估及語言發展篩檢測試,這位小孩是罹患構音異常症,後續安排兒童接受語言復健治療,已有很大的進步,他也懷疑是否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讓小孩看不到大人的嘴形和聽不清楚發音不利學習發音造成,值得觀察及注意。

這位小男孩由媽媽帶去澄清醫院復健科求診,媽媽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下班回家後常常依然戴著口罩與孩子相處和互動,因為深怕從外面把肺炎病毒帶回家傳給孩子,後來經幼稚園老師提醒,才發覺自己的小孩好像說話的發音有點問題而趕緊求醫。

趙明哲表示,經檢測小男孩的智能、聽覺和構音器官都沒有問題,再進一步深入評估其發音功能,察覺他的發聲不準,ㄊ、ㄉ分不清楚,將湯講成當;ㄍ和ㄎ不分,將哥哥說成顆顆。也有規律性的遺漏,如將通講成翁,漏掉音節中ㄊ的發音,因此診斷為構音異常症,安排兒童接受專業的早期語言復健治療。

趙明哲說,他特別關注小男孩媽媽提到戴口罩的問題,認為小孩在學習語言期間,是透過觀察大人的嘴形、臉部表情和清晰發音的聽取,父母或老師若長期戴著口罩和小孩互動,多少還是會影響小孩學習語言的進展,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科學統計分析與論文發表,但是在以往幾乎不可能所有成人長時間都穿戴口罩與稚齡小孩互動,只有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才出現這樣特殊的口罩文化,值得家長和幼稚園老師注意。

趙明哲指出,學齡前6歲以下的小孩,發生構音異常的機率約10%,除了智能、聽覺、構音器官問題外,大部份是屬於機能性的構音異常,也就是學習某些發音比較緩慢,這些孩童經過專業語言復健治療幾個月之後,通常會有很大的改善。他也提醒,在疫情未稍緩之前,外出戴口罩已是生活日常,但家中若有正在學語的稚齡小孩,成人可以適時脫下口罩與小孩對話和互動,以免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發展,再者,一旦發現有疑似說話構音異常現象,最好詢求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

媒體報導情形

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健康2.0、全國廣播、好醫師新聞網、中華日報、yahoo奇摩新聞、工商時報、PChome新聞、中天快點TV、HiNet生活誌、Reco新聞、ms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