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專區

小兒感染科呂坤家醫師解答-兒童染疫照護

分享:

  疫情日益升溫,兒童確診數的個案不斷新增,甚至出現重症死亡案例,關於兒童與嬰幼兒於陽性確診後的在家照護,有哪些重要的注意事項,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小兒感染科呂坤家醫師來為您來解答:

01.家長對於陽性確診的兒童與嬰幼兒,若出現輕症時如何照護?

        根據研究指出,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強,潛伏期可以短至1到3天,父母為保護好家中孩童健康,建議疫苗打好打滿。若家中嬰幼兒有確診「輕症」(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喉嚨痛、頭痛、腹痛、食慾差、嗜睡等症狀),建議父母在病發後的頭三天要留意病童的狀況,若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應儘早就醫或透過視訊診療。

        嬰幼兒若是輕微發燒,第一時間應保持室內通風,室溫維持在26至28度,多補充水分與飲食,避免嚴重脫水,引發成重症的可能。若發燒到38.5度,可服用退燒藥或肛門塞劑,但未滿3個月的嬰幼兒出現發燒,或是3至12個月大高燒至39度,就需要盡快送醫治療。

02. 若兒童與嬰幼兒為陽性確診,何種症狀可判斷為嚴重程度,需要緊急送醫?

        判斷兒童是否罹患COVID-19中重症,有四個嚴重症狀可參考,分別為:「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意識不清」。若病童反覆發燒超過3天,同時出現呼吸急促等前述之四大症狀之一時,表示可能病症已進入中重度等級,需要趕緊就醫。

        根據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訂定的「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指出,外出就醫的前三大警訊為: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若幼兒已出現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應趕緊撥打119或緊急由同住親友送醫救治。

03.對於牙牙學語的嬰幼兒,如何判定為「呼吸急促」?

        一般而言,胸部上下起伏為呼吸一次,正常應為每分鐘15至40次,但依年齡層有所差異。新生兒( 出生~28天 ) :30至40次 / 每分鐘,若是每分鐘超過50次呼吸,就是明顯的呼吸急促;1到4歲的嬰幼兒,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40次者、5歲以上的幼兒,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30次者,皆屬呼吸急促症狀。

【嬰幼兒正常呼吸次數】

新生兒( 出生~ 28天 ) : 每分鐘30 ~ 40 次

嬰兒( 1 歲以下 ) : 每分鐘20 ~ 40 次

幼兒( 1~ 3歲 ) : 每分鐘20 ~ 35 次

學前兒童( 3 ~ 6 歲 ) : 每分鐘20 ~ 30 次

學前兒童( 6 ~ 12 歲 ) :每分鐘15 ~ 25 次

        家長除了留意嬰幼兒的呼吸次數之外,亦需觀察呼吸時是否伴隨有肋骨下,肋骨間,胸骨上凹陷的情形,若有明顯凹陷,代表病童有呼吸困難,此較呼吸急促嚴重。呼吸急促表示可能為新冠肺炎中症,而呼吸困難則可能為重症。同時觀察其活動力是否異常嗜睡膚色是否有蒼白發紺或大理石斑,這些表徵也都是中重症的參考依據,需要趕緊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文/小兒感染科呂坤家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