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專區

三分之一癲癇患者 憂鬱症上身

神經內科
分享:

三分之一癲癇患者 憂鬱症上身


秋天是憂鬱的季節,癲癇患者易有心情低落、容易激動、退縮及缺乏病識感等精神症狀,患者要更小心控制病情及改善其生活品質,預防患者發生自殺的危險性。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良博表示,憂鬱症一直是癲癇患者最常見而且也是最嚴重的精神疾患之一。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曾經對74位門診的癲癇患者(47位男性及27位女性;平均年齡35.8歲)做憂鬱症狀的評估,其結果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癲癇患者(31.1%)合併有憂鬱狀態, 而屬於重度憂鬱症狀的約佔13.5%。而有潛在大腦病灶的癲癇患者及顳葉癲癇的患者 均明顯容易合併憂鬱狀態。使用多種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患者相較於使用單一藥物的患者有較易罹患憂鬱症的傾向。

謝良博醫師進一步分析,較容易造成癲癇患者憂鬱狀態的可能原因包括性別,基因或環境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合併其他神經系統疾患,如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頭部外傷及老年失智症等。尤其遲發性癲癇、顳葉癲癇或是複雜性局部發作較易產生憂鬱狀態;癲癇發作的次數愈高者造成憂鬱症的可能性愈高。 癲癇患者合併憂鬱症的治療,包括適當的調整抗癲癇藥物,使癲癇的發作的程度及頻率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另外則需要有家人及朋友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但是仍有大多數的人需要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大約有60-70%的急性憂鬱症狀發作,對於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謝醫師表示,對於抗憂鬱藥物的選擇,應包括考慮藥物的副作用,以及和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及其對癲癇發作的影響等等。傳統的抗憂鬱藥物可能會增加癲癇發作的機會。新型抗憂鬱藥物副作用較低,對於癲癇發作的影響也較少。使用任何一種抗憂鬱藥物都需要從低劑量開始使用,而且緩慢的調高劑量至有良好的成效為止。而且必須至少使用四個月才可以考慮減藥或停藥。在使用抗憂鬱藥物時,則必須更積極的偵測原本使用抗癲癇藥物的濃度,避免因為藥物交互作用的影響降低了原本的抗癲癇藥物濃度,因而導致癲癇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