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我們的腳底由許多塊骨頭組合而成,骨頭與骨頭之間,有韌帶將其緊緊拉住,幫助腳步自由行走,所謂足底筋膜,是一層猶如扇子形狀的組織,從腳跟延伸到腳趾頭,主要功能是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負責維持內側足弓的穩定,堪稱一種人體避震器。
足底筋膜每天會因運動產生微小撕裂傷,而血液攜帶的養分提供修補,維持足底筋膜正常功能,若退化或使用過度,肌肉、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額外的衝擊力就轉到足底筋膜上;長時間被過度牽拉或受壓,筋膜恐喪失彈性與結構強度。
隨年紀增長且無適度運動訓練,周邊肌肉肌腱逐漸無力,足底筋膜的保護力不足,微細創傷持續累積、筋膜發炎、甚至纖維化,血液難以進入,自癒修補變得困難,就會導致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有哪些症狀?
症狀主要為腳跟的內側產生疼痛感直接連結,比如起床腳著地時,腳跟出現刺痛,走路後痛感稍微緩解,久坐起身、行走過久後,腳跟出現疼痛感,以及腳掌大拇指向後扳,腳跟有痛感。
這一類人要小心!高機率好發族群
足底筋膜炎好發族群,尤其是足底、腳踝及膝蓋等有較大的衝擊力的行為者,例如短時間增加很多跑步里程數,或是扁平足、高弓足、肥胖者、常穿高跟鞋亦或不適合鞋子者、長時間站立,還有長時間運動造成的運動傷害、有足踝損傷病史,以及足部負載過重的工作者。
可以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發生
過度肥胖者,建議適度減重;愛穿高跟鞋的女性朋友,須降低穿著時間;因工作需久站者建議適度休息,運動前需有暖身及牽拉運動,尤其是要加強腿腹的腓腸肌、跟腱及腳趾的牽拉運動,並選擇合適的慢跑鞋、鞋墊以及運動治療等方式,目的減輕足底筋膜的壓力,必要時可加上客製化鞋墊,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或是選擇較軟的地面,降低地面對於足踝的衝撞,並於日常生活避免提過重物品。
足底筋膜炎有多重治療選項:依患者狀況選擇最合適療法
治療的第一步是局部冰敷及休息,所謂休息就是停止慢跑或減少運動量。其次可搭配服用消炎止痛劑,亦可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當症狀轉為輕度或中度時,可進一步搭配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體外震波、肌力強化訓練、拉筋、按摩……等,以降低疼痛、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損傷組織癒合,增加軟組織延展度並強化肌肉。
因局部注射類固醇可能導致足底脂肪墊萎縮,故近年來增生療法成為治療足底筋膜炎的優勢選項,針對疼痛根源精準注射,促使受傷的足底筋膜啟動修復,增生療法中又以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到損傷的筋膜上,成效較高,PRP可促進筋膜的修復,且避免類固醇注射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復健科醫師以超音波儀器影像導引、標定病灶,再採多點注射,將增生療法所需使用的藥劑 (如:高濃度葡萄糖、PRP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羊膜異體移植物…等) 直接注射至病灶處,準確度更高。
▲ 體外震波治療足底筋膜炎
若害怕打針,可選擇體外震波治療,震波儀將高能量震波打到受損的足底筋膜,形成微破壞、喚起人體自然修復機制,提升病灶的血液循環、養分供應,修補筋膜與周邊軟組織,改善發炎,解決疼痛,是非侵入治療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