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血管內科

心導管檢查簡介

孫德光 主治醫師
分享:

阿伯:醫生,我最近胸口還是會悶痛耶!特別是上樓梯的時候更厲害!你給我的那個叫〝救心〞的藥我吃了好幾次…..

醫師:阿伯,上次幫你做的檢查發現您的心臟容易缺氧…我想您應該需要做心導管檢查看看心臟的冠狀動脈是不是狹窄或堵塞的很嚴重了…

阿伯:蝦米!心導管!唉呦蓋恐怖!我不要…那不是要開刀嗎…?

 

李登輝總統與柯林頓總統 , 這兩位國際知名的領袖除了都當過總統以外, 似乎大不相同;一位是台灣人、一位是美國人、 一個講台語、一個講英文、但他們都有同樣的問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而造成缺氧性心臟病!他們也都曾接受心導管檢查,但這兩位名人所接受的治療是不一樣的。藉此就讓我們談一談心導管檢查及治療。

心導管檢查起源於60年代,1959年美國醫師 Dr Sones進行史上第一例冠狀動脈攝影,1977年,瑞士醫師Dr Andreas Gruentzig 進行首例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之後,法國醫師 Dr Jacques Puel 於1986年完成首例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近四十多個年頭已過去,隨著技術,科技及材料上的進步,心導管檢查及治療現在已是心臟醫學中不可或缺的診斷及治療利器.

目前心導管常常以針對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的缺氧性心臟病之檢查為大宗,例如,李登輝總統與柯林頓總統均曾接受冠狀動脈攝影的檢查進而診斷出冠狀動脈病變。但它可以做的不只如此,它也可以幫助醫師診斷主動脈,週邊動脈,腎動脈,肺動脈,心臟瓣膜,心臟房室之中隔的病變。

治療方面,心導管術能針對冠狀動脈粥狀硬化而造成的疾病而產生的狹窄進行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 ﹝又稱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例如,李登輝總統所接受的治療就是血管支架置放術。此外,心導管術能針對周邊血管進行整型及支架放置,洗腎動靜脈廔管阻塞時動靜脈廔管攝影,氣球擴張及血栓清除。在一些醫學中心也能進行心臟瓣膜狹窄或心臟房室之中隔的病變,頸動脈血管攝影,頸動脈支架放置,腎動脈攝影及腎動脈支架放置的治療。

心導管檢查進行的方法為下:於打針處局部麻醉,檢查在無菌區以無菌方式進行,全程以心電圖、血壓及透視螢幕監測。由鼠蹊部股動脈或前臂動脈置放粗細約原子筆芯般的血管內導管鞘,之後使用特製的無菌導管經由導管鞘進入體內藉著X光的輔助上行至心臟,測量心臟內各腔室的壓力及含氧量,於主動脈近冠狀動脈開口處注入顯影劑攝影確定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全部完成時間平均需一至三小時。

心導管檢查及治療在心臟醫學中成為重要利器有幾項原因:可清楚得知冠狀動脈血管的狹窄程度,而這是其他非侵入性檢查極難做到的,因此目前也被定位為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標準工具,其在血管及心臟腔室內測得之壓力也較其他非侵入性檢查精準。此外,當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疾病而產生的狹窄影響單一或兩條冠狀動脈時,醫師可進行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治療其狹窄處,進而改善狹心症狀。在急性心肌梗塞時,更可以藉由緊急進行心導管術治療, 藉由氣球或支架將血管撐開,達到血管暢通,拯救缺氧的心臟組織,將傷害減到最低。過去的研究統計,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狹窄經由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處理的成功率約九成以上。而術後更因為傷口極小﹝約二至三釐米﹞,假設沒有併發症,一天內即可下床活動,使住院時間大幅縮短至二到五天。

在操作者及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下及病患的配合下,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是相當低;診斷性心導管嚴重併發症的機會約是千分之一至二,治療性心導管術如在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時約為百分之一,百分之五的病人會有傷口瘀血、傷口血腫等輕微併發症。嚴重併發症有心包膜積液,心肌梗塞,腦中風,休克,心律不整、肺水腫、猝死、動脈栓塞、破裂、藥物過敏等。

心導管檢查及治療,只要充足的了解其適應症及治療過程,配合醫師及醫護人員專業協助,風險將降為最低,且將為您的心臟血管疾病帶來妥善的治療,進而改善您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