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肝膽科

膽結石懶人包!一篇看懂膽結石成因與如何治療

何士奇 主治醫師兼主任
分享:

膽結石是什麼?膽結石成因?

膽結石是胃腸肝膽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多數的膽結石沒有症狀。有時候,剛好透過定期健康檢查發現、亦或是腹痛、肚子痛到肝膽腸胃科求診,醫師透過超音波一掃之下才發現原來是有結石卡住了膽道。

好好的膽,怎麼會長結石呢?要從膽囊的作用說起。膽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是用來幫助消化的必備成分之一。當人體開始進食時,膽囊就會開始收縮,把膽汁透過膽管運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但當膽汁在膽囊內待的時間過長,膽汁內的物質就會慢慢累積成結石。膽結石大多是由膽汁內的各種成分,包含鈣質、蛋白質、膽固醇等,慢慢堆積、結晶產生的。其中的大小和數量差異很大,有些膽結石非常細小,也有可能只有一顆,但長得很大。

哪些人比較容易有膽結石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相對發生膽結石的可能性越高。
  •   性別:統計上,女性的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2-3倍。
  •   懷孕:懷孕會改變膽汁的成分組成,而較容易生結石。
  •   長時間禁食:容易造成膽汁堆積,影響膽汁的代謝。
  •   肥胖:肥胖容易有較高的膽固醇生成與分泌,而膽固醇正是結石的成分之一。
  •   糖尿病、高血脂:通常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容易產生肥胖,進而造成結石。
  •   肝硬化:肝功能不正常,膽囊功能發生改變。

膽結石疼痛部位與常見症狀,腹痛建議馬上看胃腸肝膽科

膽結石最常現的症狀就是疼痛,由於膽囊位於右上腹,因此主要疼痛部位會出現在右上腹,有的人也會感覺到痛到肩膀、後背部,通常也會伴隨著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尤其會出現在吃完飯後,膽汁開始運作之時。

多數的膽結石,是不會造成症狀,但當有併發症,一定要馬上就醫。包含:

  •   膽囊炎 - 膽結石阻塞膽管出口,長期下來會導致膽囊發炎,並引發劇烈的腹痛與發燒,嚴重會併發敗血症、甚至死亡。
  •   膽管阻塞 - 膽汁是經由膽管流向十二指腸,膽管阻塞,可能會引發膽管感染或黃疸,甚至是胰臟炎。
  •   胰管阻塞 - 胰液跟膽汁一樣,都是幫助消化的消化液體。胰液從胰臟經由胰管到總膽管,當膽結石造成胰管阻塞,可能會引發胰臟炎、造成劇烈且持續性的腹痛。
  •   膽囊癌或膽管癌

膽結石如何排出?藥物或手術才是正統治療

膽結石的治療基本上包含藥物服用、開腹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等。然而,開刀治療必須評估病人的麻醉風險,通常術後的傷口照護和復原期間也較長。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開刀已非治療的唯一手段,也可透過內視鏡來取出膽管內的石頭。

膽結石手術新利器 -「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攝影術(ERCP)」檢查、治療雙管齊下

什麼是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攝影術(ERCP)?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簡稱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指的是經口腔放入內視鏡(十二指腸鏡),伸入病患體內,經食道、胃,到達十二指腸,找到膽胰管與胰管的共同開口處,也就是十二指腸乳頭的所在,藉以評估膽道及胰管是否有病變,可同時診斷疾病與治療。若發現膽管中的結石,可直接進行碎石與取石。使患者可避免手術的痛苦,縮短術後的恢復期。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以一支細細的長導管伸入膽管或胰管內,除了可以從事疾病診斷之外,還可以經此方法從事許多不同的介入治療其適應症的施作,可包含「膽道疾病」與「胰臟疾病」兩大分類。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

膽道疾病

透過此內視鏡逆行性攝影術,可確實診斷出膽管結石、膽管炎、膽管腫瘤、胰臟頭部腫瘤、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等疾病,特別是在總膽管結石的碎石、取石術、引流管放置、支架的置放上,進一步提供絕佳治療。

胰臟疾病

也是胰臟疾病的重要檢查工具,一方面診斷是否有胰臟癌、胰臟腫瘤、慢性胰臟炎、先天性胰管異常等疾病所造成的胰管變化;另一方面,可以治療某些慢性胰臟炎引起的胰管狹窄、胰管結石,用以解決慢性胰臟炎的疼痛。

就膽管結石的手術治療而言,現在比較少以傳統手術治療。大多使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使用內視鏡從上消化道深入膽胰管開口,並注射顯影劑至膽道總管,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該療法,一般而言,若是有膽道結石、膽道癌、慢性或急性胰臟炎、胰臟瘤、阻塞性黃疸,或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適,仍需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此手術療程。

逆行性膽管胰攝影發現總膽管有顆0.7公分的結石

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攝影術注意事項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目前已是相當成熟的技術,若經醫師評估進行施作前,需要於術前要空腹 8 小時以上,且必須檢查血液、生化等,確定是否有凝血方面問題。建議民眾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平時在飲食應定時定量,切勿長期暴飲暴食,或吃太過油膩的食物,且勿空腹太久,若控制好膽固醇,就能減少膽結石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