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 郝雪卿】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今天說,中高齡民眾出現手腳無力、行走困難症狀,有可能是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而非頸椎壓迫所致。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今天表示,有病患頸椎手術後,依然無法走路,以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後,卻能自行走路,這類的病患在診斷上,很容易因表面的單純症狀,而平白挨刀。
葉守正指出,一名52歲的男性病患,因腳無力,容易跌倒,原被診斷為頸椎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治療;結果之後診斷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服藥1週後,就能不用拐杖走路。
還有一名50歲的女性患者,因左側手腳無力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也突然變差,被診斷為頸椎壓迫而接受開刀,開完刀後更無法走路,再到門診求醫,同樣被診斷出是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經持續服藥後,已可自行走路。
葉守正表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最大的區別在於肢體靜止性的顫抖,非典型帕金森氏症通常沒有肢體顫抖的現象,卻會出現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表情僵硬、手腳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焦慮等情形。
葉守正指出,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像典型帕金森式症明顯肢體顫抖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為老化、失智或頸椎神經的問題,其實是一種腦部神經障礙的疾病。
葉守正強調,如果患者的頸椎神經壓迫不是很嚴重,又有一些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最好能再尋求神經內科醫師做鑑別診斷;如果是真正的頸椎神經壓迫問題,當然接受開刀是最好選擇,如果是罹患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可以用藥物治療,不用平白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