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過支架了… 然後呢?
隨著醫療科技與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人接受了心導管介入性治療置放支架於堵塞的冠狀動脈內,健保署統計,2017年接受心導管「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並使用心血管支架件數超過4萬件,但是,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依然是第2大死因,每十萬人口就有86.7人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為何做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放支架的患者那麼多,但死亡率居高不下?
物質不滅定律…
在學生時代讀物理化學時,老師說過「物質不滅定律」。這也可以運用在動脈硬化: 當血管因老化、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膽固醇)、吸菸、缺乏運動、肥胖 …等等因素而加速動脈血管硬化堵塞 (也就是所謂的動脈硬化斑塊),一旦產生了它就不會消失,所以,做了心導管置放了支架,不代表你的動脈血管硬化就「變不見」了。
很多患者以為放了支架,血管的問題就解決了…。
有不少的患者是這麼以為的。花了時間住院,花了大錢(有些支架需自費),通了血管了,就又可以菸照抽,酒照喝,大餐照吃,卻不再規則的回門診追蹤及服藥,殊不知其實血管的其他部位若不好好保養依然會持續硬化至堵塞,甚至支架內也可以產生再狹窄或血栓堵塞,而對生命造成威脅。
「勇氣」
2007年發表的一個納入2287位患者,名稱為COURAGE「勇氣」的大型研究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就發現,穩定性冠心症的病人只要按時吃藥、嚴格控管生活作息,在預防心血管事件的死亡及心肌梗塞之效果與裝設血管支架無異。
2019年11月美國心臟學會年會時,由紐約大學霍克曼醫師(Judith Hochman)在大會中發表一項超過十年的時間,在37個國家的5179個病人、320個導管中心參與,花了一億美金所做的研究,研究主要的結論,就是在這些中大面積缺血的穩定性冠心症病人,單依賴放支架或開刀可以減少症狀,但不能讓人活更久也無法預防心臟病發作,正規的藥物治療依然是必須的。
我做過支架了… 然後呢?
總結來說,在急性冠心症/心肌梗塞時,心導管治療及支架的放置是救命的必要措施,可以減少死亡率,提升生活品質,減少日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對急性心臟病發作的人來說,心導管治療要愈快愈好。對於使用正規藥物後症狀依然持續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心導管治療也是必須盡早考慮的治療以改善症狀甚至避免心臟衰竭的進展,但是,規則的回門診追蹤及服藥,生活習慣的改善如戒菸、減重、避免熬夜、維持適當運動等,把血壓、血糖、膽固醇 控制於理想範圍以內,採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高纖維的飲食,依然是改善生活品質及降低死亡風險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