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

RCW的美麗與哀愁

惠群 內科部主任兼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主任
分享:

慢性呼吸照護病房 (RCW) 生與死

「每個病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要決定病人生死的那一刻,我還是會自問能否扮演上帝的角色,判定病人是生、是死?…當病人身體狀況常走下坡,子女們不捨父母受苦,卻仍不放棄一斯希望,面臨這個情況,不論是誰,內心仍不免有些掙扎。雖然現代醫療可以讓醫師對病人做許多事,但是病情起伏變化卻不是可以預測的,當家屬面對死亡這件事,問說:『真的沒有機會了嗎?』…不僅是家屬,連醫師也要學習如何放手。」

關於撤除維生醫療,醫療決策過程非但不容易,更要面對家屬之間的不同意見,牽泛的層面非常複雜。醫院設有倫理委員會與安寧緩和照護團隊,會針對特殊個案進行討論,但這並非意味著這個模式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常常,病人狀況互異,嚴重度與急迫性皆不一樣,若病人與家屬的想法又不一致,有時讓我難於下醫療決策!多年來的行醫心得:病人雖需費心照顧,但照顧好家屬更為重要!」所以,RCW非常重視與病人家屬的溝通,希望歧見中尋找共識,以建立良好的關係,有助於醫療決策,並減少醫療糾紛。

RCW的美麗與哀愁

RCW病房的護理人員

這病房中皆是慢性多重器官衰竭且依賴呼吸器的病人,照護工作繁重。有時病人病情變化快,會變成加護病房,光照顧一位病人就忙翻天;有時會像護理之家,所有的時空都變慢了,給病人多一些說話、吃東西、下床活動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所以對於這樣大的照顧維度的護理要求,巨大的挑戰,許多人護理人員承受不了壓力,敗陣而去,但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下來。雖然偶有人事更迭,但從平時的工作態度中,可見大家都能從初始青澀惶恐的心情,逐漸成熟轉變為細心與耐心的護理照顧,每當聽到護理人員活潑開朗的個性笑聲,溫暖了整個病房,病人與家屬都感受到了。

RCW的歡笑與哀愁

曾經有遠從新加坡來探病的病人媳婦,問:「能否讓兒子在阿公的病榻前拉小提琴?」這是難得的機會,對病人是件好事,在音樂聲中,發覺老伯伯臉上露出媳孫陪伴在側的滿足神情!病人除了有好的照護服務之外,最希望的不外乎是親人的陪伴及有尊嚴的生活品質。「在RCW病房,我們盡可能滿足病人的需要和想要,像是看電視、讀報、吃水果餅乾、洗澡、染頭髮…等不一而足,雖然增加了護理師、復健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人力的負擔,但能為病人達成小小心願,是絕對值得的!」。

生活上的照顧,比治療疾病更重要

上述的個案不是唯一,很多病人住院期間其實狀況都很不錯,有六十歲的阿姨能出院參加女兒的婚禮,八十歲的阿媽回家給祖先上香,或到土地公廟拜拜,更有九十歲的老人家能唱日本童謠…。RCW病人平均80歲以上,多數病人就像家中的阿公阿媽,老了、反應慢了,不表示他們就不值得我們付出時間與心力去照顧,親人的陪伴與關心,或許才是病人最需要的,生活上的體貼與基本生活品質的維持,甚至比治療疾病更重要。「來醫院幫病人擦擦臉、剪剪指甲、幫手腳擦點乳液,順便和病人說說話,病人一定會感受的到。」疫情三年,RCW 開始有會客時間限制,但其實我們還是希望管理政策開放後,能讓家屬隨時想來看病人皆可以,要長時間在床旁陪伴或參與照顧更歡迎,雖然表面上醫療照顧過程似乎皆暴露在家屬監督下,增加照護上的壓力,但實際上更可以讓家屬了解照顧病人不容易,有小失誤時也能彼此諒解。

RCW病房的責任

近年來,社會氣氛較願意探討像無效醫療這類敏感的議題,報章雜誌的文章也常報導病人與家屬在面對生死善終的爭議。對於住在慢性呼吸照護病房 (RCW)的病人與家屬,心中仍是充滿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才是對病人最好的決定。我會找機會和病人家屬討論,了解他們的想法,取得平衡點:「病人會痊癒,對病人好一點;病人不會完全痊癒,也要對家屬好一點」,藉由柯文哲教授講過的這句話來形容RCW醫護同仁的心境,期許能更落實RCW的照護流程以提升照護品質、提高病人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