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就對了~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營養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賴淑娥營養師
多數曾經來過衛教室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都知道,要避免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就要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同時要維持足夠的熱量攝取,雖然知道但要確實執行似乎不是那麼簡單,畢竟我們飲食習慣仍以米飯搭配魚類、肉類及蔬菜為主,這樣經年累月的習慣要改變談何容易,尤其原本就愛吃魚肉,愛吃米飯者更加困難。在營養諮詢門診中常見患者只是少吃點魚或肉或是少吃點飯,卻未增加蛋白質含量低的高熱量食物,以為只要少吃就好了,忽略了熱量吃不夠的問題,就連原本胖一點的患者也覺得少吃些可以順便瘦一點正好可以減肥,殊不知,當我們的熱量攝取不足時,我們吃進去的蛋白質食物以及因體重下降造成身體肌肉的消耗,這都是體內代謝的含氮廢物,也是尿毒素的產生來源,會加速腎臟的衰退,結果體重下降了營養狀況變差體能也變差了,而腎臟功能卻仍舊持續衰退中。
慢性腎臟病的飲食控制重點在於足夠熱量、適量限制蛋白質攝取但要以高生物價蛋白質食物(黃豆製品、蛋、肉、魚)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同時還要搭配低磷低鉀。但足夠熱量到底要吃多少?而限制蛋白質又能吃多少魚或肉呢?我們以年齡來區分,60歲以下者因為仍處於活動勞動者,熱量攝取以每公斤體重30-35大卡;若是60歲以上者,通常勞動力較低,熱量攝取以每公斤體重25-30大卡。蛋白質攝取則視有無補充胺基酸錠劑,若無補充則以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若有補充則以每公斤體重0.3-0.6公克,且來源要以新鮮的黃豆製品、蛋類、肉類、魚類高生物價蛋白質食物為主。簡單來說,每餐高生物價蛋白質食物總量至多1-1.5份(兩),1份=1顆雞蛋=1兩豬肉片=1杯190ml豆漿=3/4塊傳統豆腐=1片豆包。
在限制蛋白質攝取當下務必要同時增加蛋白質含量低的高熱量食物,我們稱它為低氮澱粉,它是熱量攝取要充足的重要來源之一,例如冬粉、米粉、太白粉、地瓜粉、蓮藕粉及其製作而成的食物,如粉圓、西谷米、粉粿、粉條、芋圓、水晶餃、米苔目、市售的低蛋白米、低蛋白餅乾、低蛋白麵條做成的麵食,這些低氮澱粉食物只要簡單烹調不加高湯、肉汁、肉燥來調味,都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可以吃又能增加熱量,增強體力的好食物。
近幾年在國內也可以看到日本進口的低蛋白米製品,如低蛋白米、低蛋白麵條、低蛋白餅乾等,對於喜歡吃米飯或者較難改變飲食習慣的慢性腎臟病人來說,是ㄧ項很好的選擇,因為一碗低蛋白米飯,可以減少6-7公克的蛋白質,相當於一兩(份)魚肉類的份量,減少一般米飯麵食的蛋白質後就可以不必減少太多魚肉類份量,可以不用改變太多的飲食習慣,這樣也比較容易配合執行低蛋白飲食,能保護腎臟,減緩惡化速度,還能吃出好體力。
下次門診或者您周遭有慢性腎臟病患者記得提醒他「不要只有少吃飯或肉喔,要多補充低蛋白澱粉,因為熱量吃不夠反而會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