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系

量身訂製治療組合 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

分享:
量身訂製治療組合 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

量身訂製治療組合 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


肺癌「存活率倍增」要達標的關鍵,即是建立起「三級防線」:強化初級預防(避免致癌因子,強化生活及飲食預防)、次級預防(早期篩檢、早期發現與診治),以及三級預防(精準治療及避免癌症再發),唯有這三級預防同時強化,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存活率。

除了藥物進步之外,癌症的治療需要專業團隊協助,以澄清醫院為例,肺癌患者一進到醫院,就由胸腔內外科、影像診斷科、放射科及個管師等整個團隊介入,一連串檢查,取足夠檢體做多項檢驗,以增加可選擇藥物,再由病理科做正確判讀。劉杜鎮主任也特別提到一般大醫院電腦斷層多由總醫師做,等升主治醫師就離開,澄清醫院則由專門醫師負責,技術純熟,安全性也高。

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步,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經由標靶治療妥善控制病情,肺癌整體存活期有逐年延長的趨勢。劉杜鎮主任表示,過去診斷出晚期肺癌,幾乎只能等待奇蹟,現在不同了,依患者的病況、癌細胞基因表現,量身訂製治療組合,有標靶藥物、化療、免疫療法等可以選擇,大部分癌症治療的目的是將癌細胞摧毀、阻止癌細胞蔓延,或預防腫瘤進一步的成長。為了治癒癌症,將需要多種局部或全身性的合併性治療。

進入治療階段,後續有個管師主動關心、提醒,必要時馬上安排提早回診,在藥物副作用部分也會先做預防。更貼心的是患者可加入醫護團隊的Line,有問題隨時諮詢。好的藥物加上優秀團隊,能讓患者更有信心,成功對抗癌症。


案例分享①老菸槍突胸痛,發現肺腺癌已長到棒球大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旭崇,成功醫治一位七十歲女病患。經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上肺有一直徑約五公分的腫瘤,診斷後為第四期肺腺癌,合併肺及骨頭轉移。


病人的肺癌檢體,進一步基因檢測後,發現是「ALK基因重組」陽性的類型,接受第二代ALK標靶藥物治療一個半月後,肺腺癌細胞由5公分直徑,縮小到1.5公分如花生米大小,臨床症狀亦改善很多,其中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和肺部的情形,也獲得穩定控制,宛若慢性病一樣,與癌症和平共存。

案例分享②肺腺癌轉移 心包膜嚴重積水 標靶藥物治療成功

一位四十八歲的男性廚師,被檢查出肺癌後尋求中藥治療,僅四個多月因癌細胞轉移,導致心包膜積水壓迫心臟,前後心跳停止了五次,經緊急電擊後成功救回。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杜鎮表示,該患者的肺腺癌已達八公分大,經標靶藥物治療數天後,腫瘤竟縮小至二公分左右,提醒民眾,肺腺癌十分凶惡,切勿延誤治療。

新聞報導點閱:老菸槍罹「肺癌惡霸」小細胞肺癌 增加免疫治療控制病情

一位66歲男子,有重度吸菸史,5年前因呼吸急促及上半身水腫等症狀求醫,檢查發現右側肺部及縱隔腔出現約11公分大小的腫瘤,並同時在腦部與骨骼發現癌細胞轉移,診斷時為擴散期小細胞肺癌,已不適合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當年選擇自費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傳統化學治療,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目前仍定期至門診追蹤。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劉旭崇醫師指出,小細胞肺癌因其生長迅速、惡性度高與預後差,常被稱為肺癌中的惡霸。該病人超過5年的存活期顯示了免疫治療的「長尾效應」,如今健保也已給付免疫治療,為病患帶來全新希望,呼籲大家不要輕易放棄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