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系

髖關節退化怎麼辦?退化性髖關節炎的成因、症狀、檢查與治療全解析!

分享:

每個關節都有發炎的可能,尤其是髖關節,隨著老化、磨損或退化,關節軟骨可能損壞變薄,導致疼痛或活動受限。這些髖關節退化症狀常讓患者日常生活不便,但骨科洪舜奕醫師提醒,這是可以治療的,不必隱忍。

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髖關節退化的常見症狀、保健方法與治療方式,幫助您維持關節靈活度,減輕疼痛,重拾生活品質。

退化性髖關節炎是什麼?症狀、原因與風險解析

退化性髖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退化疾病,會以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 為主要表現。隨著年齡增長,髖關節軟骨可能逐漸磨損變薄,骨頭末端摩擦並形成骨刺,導致關節功能受損,影響日常生活,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問題之一。

退化性髖關節炎的主要原因

髖關節退化的原因多樣,包括自然老化、遺傳因素、體重過重、長期勞動或運動姿勢不良,以及既往關節受傷或發炎性關節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具體原因如下:

  • 年齡增長,髖關節軟骨組織長期使用後自然加快磨損。
  • 髖關節先天構造異常或髂股關節發育不良。
  • 體重過重或肥胖,增加髖關節負荷。
  • 長期重複使用或過度負荷,導致髖關節勞損。
  •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外傷(骨折或脫臼)造成髖關節損傷。
  • 長期使用類固醇或不良生活習慣(如過量飲酒),可能影響髖關節血液供應與營養。
  • 女性因骨骼構造及賀爾蒙影響,髖關節退化風險較高。

點我,掛號洪醫師門診

髖關節退化的疼痛位置

髖關節退化引起的疼痛通常集中在髖關節本身,常延伸到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影響膝蓋與臀部。初期症狀多在走路、爬樓梯或坐站移動時出現,隨著病程加重,休息時也可能感到疼痛與不適。

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症狀與分級

  • 症狀1:疼痛 - 集中於鼠蹊部,可能放射到大腿前側、外側、臀部,甚至膝蓋內側。
  • 症狀2:僵硬 - 早上剛起床或久坐後,變換姿勢邁步時覺得緊繃,關節會發出喀喀聲或摩擦聲。
  • 症狀3:活動受限 - 彎曲、伸直時,髖關節活動範圍縮小,例如影響行走、上下樓梯、蹲下等動作。
  • 症狀4:跛行 - 嚴重導致跛行、走不遠,甚至關節變形。

髖關節退化要做哪些檢查?

髖關節退化可透過以下常規檢查幫助醫師做診斷,進而了解退化情形:

  • X光 - 可看出退化程度、關節間隙狹窄以及是否有骨刺。全下半身的關節測量術 (scanography) 可以量測關節變形角度,雙腳長短差異。
  • MRI核磁共振 - 若症狀持續但X光未見明顯異常,可檢查軟骨與關節唇是否受損,或骨頭是否空洞化。
  • 抽血 - 若懷疑因免疫疾病造成,可抽血輔助診斷。

點我,掛號洪醫師門診

髖關節退化不開刀會好嗎? 怎麼治療?

髖關節退化是否該開刀,洪醫師強調,在退化初期可採保守治療,但一定程度仍需手術才能真正改善,醫師會依退化程度提供治療建議。

髖關節退化早期的治療

在髖關節退化早期,常採取保守治療來減輕疼痛與保護關節,包括服用止痛消炎藥物、物理治療(熱療、電療)、體能訓練與肌力強化,目的是減少髖關節負荷,維持關節活動度。

髖關節退化中晚期的治療

當髖關節軟骨嚴重磨損或損毀時,保守治療效果有限,疼痛與活動受限明顯,醫師會建議手術,包括髖關節鏡清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改善日常生活品質。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減少肌肉損傷、降低脫臼風險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會先切除退化或壞死的股骨頭,清除髖臼骨刺與發炎組織,再換上適合患者體型的髖臼杯與股骨柄,並使用襯墊或股骨頭取代軟骨介面。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優勢在於,因手術切口位於大腿前外側,減少肌肉損傷並降低脫臼風險,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髖關節活動度、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能力。術後當日即可下床行走,住院約3-5天,完整康復約3個月。

人工髖關節耗材怎麼選?陶瓷壽命可達20年

  • 健保材質:金屬球頭+襯墊,約10年使用壽命。
  • 陶瓷材質:陶瓷球頭+耐磨襯墊或陶瓷襯墊,約20年使用壽命。
  • 維他命E襯墊:強化網狀結構及抗氧化能力,使用年限可超過20年。

預防髖關節退化,日常保養注意事項

  •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關節長期過度負擔。
  • 規律伸展與肌力訓練,尤其針對臀部肌群與大腿肌肉。
  • 避免長時間高強度跳躍或衝擊性運動。
  • 良好步態與鞋子選擇,避免拐杖或不合腳鞋造成額外拉扯。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促進骨骼健康。

點我,掛號洪醫師門診

髖關節退化常見問題

1. 退化性髖關節炎可以運動嗎?

可以,適度運動有助增強肌力與關節靈活度,早期管理非常重要。推薦低衝擊非負重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伸展運動,避免高衝擊與過度負重動作,減少關節負荷並強化周圍肌肉。

2. 退化性髖關節炎復健有用嗎?

退化性髖關節炎患者透過復健治療,可以有效緩解髖關節疼痛、改善活動受限,並減緩病情惡化。術後正確復健能加速恢復,提高關節活動度與肌力。手術前,醫師通常會進行關節活動測試,確保髖關節彎曲及內外轉運作順暢,為術後復健打下良好基礎,幫助患者快速重拾日常生活功能。

3. 退化性髖關節炎哪些情況需要考慮手術?

當保守治療無法控制疼痛,且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會推薦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包括:

  • 疼痛嚴重,影響睡眠或日常生活,保守治療無效。
  • 關節間隙嚴重狹窄或X光影像已有骨頭末端變形。
  • 行走距離大幅縮短,跛行,非常依賴輔具。
  • 年齡與健康狀況允許手術,期望恢復活動力與生活質量。

髖關節治療專家: 洪舜奕主治醫師

若走路疼痛或上下樓梯困難,可能是退化性髖關節炎的警訊。建議盡早就醫,可延緩退化並提升生活品質。

洪舜奕醫師具多年髖關節臨床經驗,專精人工膝關節置換、髖關節診療、關節重建及骨折創傷,尤其擅長影像診斷、復健規劃與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從檢查、治療到術後復原全程陪伴,守護您的行動力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