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胸悶、體重減輕?肺癌的4大警訊別輕忽!
許多人患上肺癌而不自知,因為症狀表現不明顯,但其實長時間咳嗽沒好轉、胸悶胸痛、體重無故減輕都是前兆,判定標準務必諮詢專業胸腔科醫師,劉杜鎮醫師建議先自我檢視,如有下列情形,應盡速掛號看診才能釐清是否為肺癌警訊:
- 咳嗽超過3週、聲音沙啞
- 體力變差,一上樓梯就喘
- 胸口悶、呼吸咳嗽會痛
- 喘氣、呼吸時有「咻咻聲」
- 體重莫名減輕
- 背部、肩膀骨頭痛,晚上痛更明顯
誰是肺癌高危險群?不抽菸也有可能得肺癌!
劉杜鎮醫師呼籲,以下六大族群建議定期接受 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 有吸菸或二手菸暴露
- 有肺癌家族史
- 長期暴露於油煙、石棉、粉塵
- 年齡超過50歲
-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
- 長期居住在空汙嚴重地區
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精準檢查肺癌
LDCT優勢在於精準揪出其他篩檢無法顯影的異常,輻射量相當低(僅常規斷層掃描的1/5),且檢測結果有數百張不同切面的影像,避免組織重疊遮蔽,有效精準診斷早期肺癌、慢性阻塞肺病、冠狀動脈鈣化或是結節,能看見最小0.3公分的異狀。
提醒篩檢呈現陽性只代表該部位有異狀,請勿自行判斷而驚慌,劉杜鎮醫師強調,早期接受治療提升存活率,有助於治療預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第一期肺癌進行治療的話,五年存活率高達90%,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也提升恢復力。
肺癌確診後,為什麼需要做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能夠全盤了解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以及癌細胞突變的結構與弱點,透過檢測幫患者找到更適切的治療方法,挑選最有效的藥物與療法,幫助醫師精準攻打癌細胞,大幅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讓治療更有效率。
肺癌治療選擇有哪些?手術、化療、免疫治療怎麼選?
肺癌治療需要由醫師綜合評估患者健康狀況、病灶位置、期別,進而擬定個人化的方案,可能單一治療選擇也可能複選療法,進而幫助患者更快重獲健康,以提高存活率為目標,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
六大治療類別
- 局部治療
- 全身性治療
- 化學療法
- 賀爾蒙治療
- 免疫療法
- 細胞治療法
早期、晚期肺癌治療方式大不同
- 早期肺癌:採手術切除,可能搭配放射治療,完整清除癌細胞。
- 肺癌晚期:治療選擇主要是「全身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以及免疫療法。
肺癌手術一定要開胸嗎?醫師推薦: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
現今的肺癌手術,微創是現代醫療準則。經醫師評估後,建議患者在情況允許之下選擇進階微創的達文西手臂輔助切除手術,
達文西手術,有別於傳統開胸方式,不需要劃開長達近30公分的大傷口,以小切口置入手術器械,精準深入病灶做切除治療,如此能做到完整切割異常腫瘤組織,減痛、降低組織破壞、減少出血與縮短恢復期,提升患者康復的品質。
誰適合達文西手術?
腫瘤位置較深或複雜的患者,惟晚期肺癌患者與沾黏嚴重情況不適用。
確診肺癌別慌,胸腔科團隊陪你一步步走過
澄清醫院胸腔科,由內科與外科團隊合作無間,攜手守護患者的健康。專業群醫各個具備豐富的診療經驗。
胸腔內科劉杜鎮主任與胸腔外科杜承哲主任對各種型態的肺癌與肺病瞭若指掌,從檢查預防到治療都可以提供專業且精確的醫療服務,團隊更串連放射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醫師,以及癌防中心、藥劑部、營養課、社會服務課、個管中心,堅強陣容涵蓋護理師、篩檢個管、腫瘤個管、藥師、營養師、社工師、癌登師之各領域專業人員,縝密貼心地陪伴患者成功抗癌。
胸腔內科權威推薦 : 劉杜鎮醫師,豐富治療經驗
不僅是澄清胸腔內科主任,也是肺癌多科團隊治療召集人、肺癌跨國治療計劃協同主持人,劉杜鎮醫師對肺癌與肺部疾病有深度研究,擅長該領域診療,具備多年臨床經驗,能作為患者最安心且強大的醫療後盾。
肺癌成功治療案例分享:從確診到穩定追蹤的親身見證
一名56歲家庭主婦,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有烹飪主菜的習慣,但一個多月都覺得難以入睡且走路有變喘的跡象,先看過診所吃藥沒有改善,望能進一步做檢查因此就醫胸腔內科劉杜鎮醫師,劉醫師初步聽診懷疑右肺積水,安排X光與超音波後,引流放水多達1公升的積水總算被排出體外,婦人頓時感到舒暢。
劉醫師見到抽出的積水竟是血水,驚覺不對勁,因此將血水做化驗,果不出所料,其中有肺癌細胞,證實為肺腺癌第四期,劉醫師解釋即使不菸不酒也可能因環境因子而罹癌,而透過基因檢測顯示陽性,立刻以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獲得相當大的治療效果。
肺癌常見問答整理
1. LDCT健保補助對象?多久能做一次?
國健署補助每2年1次,只要符合以下其一資格,就能免費做LDCT檢查:
- 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
- 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
2.肺癌篩檢異常怎麼辦?醫師評估後才是關鍵
拿到篩檢報告寫著「陽性」或異常,請勿驚慌,只代表有一些異狀顯影,未必是癌症,請務必看診追蹤,經由醫師專業判斷才準確。
3. 肺癌開刀住院幾天?
取決於手術的方式,目前標準做法採微創手術,如選擇胸腔鏡或是達文西輔助手術,通常3-5天即可出院;但如果因為沾黏或麻醉等評估而選擇傳統開胸,其傷口相對更大,住院天數就需要雙倍甚至三倍時間,因應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由醫師專業評估建議。
4. 肺癌非手術有哪些選擇?
評估不適合手術或不想接受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以及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目前非手術治療選擇如下:
- 熱消融治療(RFA)
- 定位放射治療(SBRT)
- 傳統放射治療
- 化學治療
- 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
5. 免疫治療有哪些副作用?會影響免疫力嗎?
免疫治療相較於化療,副作用通常少一些,但畢竟是活化免疫系統的療法,仍然有出現身體反應的可能性,時間多半於治療初期至數週到3個月內,然而有些會隨時間減緩或被控制下來,因此別擔心副作用反而延誤治療。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 皮膚不適:像是紅疹、發癢、注射部位腫脹、發紅或疼痛,是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
- 類流感症狀:感覺疲憊、發燒、畏寒,或是肌肉、關節痠痛,類似感冒的身體反應。
- 呼吸道反應:像是咳嗽、呼吸比較急促,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免疫系統對肺部有過度反應。
- 腸胃問題:可能會有噁心、沒有食慾、腹瀉或便秘的情況。
6. 肺癌免疫治療有健保給付嗎?
健保目前已經納入特定的適應症給付,像是:
- 晚期肺鱗狀細胞癌
-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當作第一線治療
- 小細胞肺癌在某些狀況下也能使用
不過請留意健保給付有規則,目前每位病人針對同一個適應症,只能選擇一種免疫藥物使用,不可混用或更換,也不能同時搭配標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