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會引發腹痛、腹瀉、黏液狀血便等不適症狀,許多患者擔心是否能治癒?陳周誠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雖然無法完全痊癒,但只要透過適當的治療可以得到緩解,避免再復發,飲食也能大大幫助病情穩定。此篇專業解說潰瘍性結腸炎成因、症狀及如何透過治療與飲食調整來對抗潰瘍性結腸炎。
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腸道發炎性疾病,主要影響大腸(結腸)與直腸,導致腸道內膜發炎、充血、腫脹,甚至形成潰瘍,可能引發滲血,導致患者出現腹痛、腹瀉或血便等症狀。
約 95% 的患者發炎由直腸開始,並逐步向大腸擴散。此疾病具有反覆發作的特性,症狀可能時輕時重,當發炎惡化至嚴重階段,甚至可能需要住院治療。若炎症擴及整個大腸(全大腸炎),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腸道,甚至進行腸造口手術以維持消化功能。
|點擊預約:我要掛號陳周誠醫師門診|
潰瘍性結腸炎的成因
根據研究顯示,腸道菌叢異常、免疫系統失調、遺傳及環境因素都可能是導致發炎的原因。近年來,台灣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明顯增加,且男性發病率較高,可能致病因素包括 :
- 細菌感染:部分患者體內的大腸桿菌容易附著於腸道,分泌毒素導致發炎。
- 免疫異常:免疫系統可能誤將腸道細胞當成敵人,進而引發慢性發炎。
- 環境影響:吸菸、口服避孕藥,可能增加發炎風險。
- 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直系親屬罹患,罹病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潰瘍性結腸炎的高風險族群
- 家族有潰瘍性結腸炎病史
- 多在30歲前確診
- 高壓力、飲食西化者
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
- 全身症狀:發燒、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疲勞
- 腸胃不適:腹痛、腹絞痛、腹脹、腹瀉(可能帶血或黏液)
- 頻繁想上廁所卻無法順利排便
- 貧血與營養不良:長期腸胃出血與營養吸收不良可能導致貧血
潰瘍性結腸炎的併發症: 鞏膜炎、骨關節炎、皮膚紅斑
潰瘍性結腸炎不僅影響腸道,還可能因免疫系統異常,導致約55%患者會有腸道外症狀( EIM :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出現眼睛、關節、皮膚等併發症。
- 眼睛問題:引發鞏膜炎、葡萄膜炎,導致眼睛發紅、疼痛、畏光等不適。
- 關節疼痛:容易出現骨關節炎、周邊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僵硬,甚至影響行動力。
- 皮膚異常:發生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症,皮膚出現紅腫、潰瘍或疼痛性結節。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診斷?
門診間,陳醫師會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合方式進行詳細評估,大腸鏡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方式,能區分與其他腸道疾病的不同,並判斷病變範圍與嚴重度,以下幾種常見診斷方式:
- 血液檢查:檢測是否有發炎或感染,如白血球增多、貧血(缺鐵性貧血)、白蛋白偏低、C-反應蛋白上升等。
- 糞便檢查:分析糞便中的發炎細胞、紅血球或嗜伊紅性白血球。
- 大腸鏡與切片檢查:透過內視鏡觀察腸道是否有黏膜紅腫、水腫或易出血的病灶,並透過切片確認發炎狀況。
- 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可評估腸道是否狹窄或潰瘍嚴重程度。
此外,陳醫師提醒,罹病超過10年的患者,結腸癌風險會增加,因此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會好嗎?治療方式有哪些?
「潰瘍性結腸炎會好嗎?」陳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病,無法完全痊癒,但透過適當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控制病情,避免再惡化。治療方式依病情嚴重程度,主要為傳統藥物與手術治療等。
潰瘍性結腸炎的傳統藥物治療
較適用於發炎程度輕中度,醫師根據患者狀況開立藥物:
- 抗發炎藥物:能減少腸道發炎
- 類固醇:用於短期緩解嚴重發炎
- 免疫調節藥物:控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如發炎嚴重程度達中度以上,新型生物製劑可以藉由不同藥物機轉抑制特定發炎因子。
潰瘍性結腸炎的手術治療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腸穿孔、腸阻塞、 大量出血),可能需要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結腸,以緩解症狀並降低罹癌風險。
腹腔鏡輔助大腸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潰瘍性結腸炎手術推薦「腹腔鏡輔助大腸切除手術」,大腸切除手術利用微創腹腔鏡輔助,僅需 2-5 個約 0.5或1 公分的小切口,提供數位放大倍數之外科視野,讓醫師能更精細地切除病變部位,減少對神經與腸道的損傷,傷口小能降低疼痛與感染風險,縮短住院時間。
腹腔鏡手術在腫瘤切除方面的成效與傳統手術相同,但出血較少、併發症較低,提供患者一項新的治療選擇,雖然大多數患者都適用腹腔鏡手術,但若病變腸道過大、體重過重或有嚴重沾黏,仍需由醫師進行評估。
潰瘍性結腸炎飲食原則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因腸道較為敏感,適當的飲食調整能幫助減少腸道負擔,緩解不適,並維持良好營養。醫師建議把握5大飲食原則,保護腸道、減少發炎。
- 選擇易消化、溫和飲食:以低纖維、高熱量、高蛋白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 少量多餐:一天進食5-6 次,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腸道負擔。
-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生冷、油炸、辛辣、過甜、過鹹,避免加重腸道發炎。
- 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腹瀉嚴重時,需補充水分、鈉、鉀、氯,避免脫水。
- 病情穩定後,可逐步增加低渣食物,讓腸道逐漸適應。
潰瘍性結腸炎可以吃益生菌嗎?
答案是可以的!益生菌能調節免疫系統,對於緩解發炎與預防併發症有一定幫助。但由於市面上益生菌的種類繁多,建議患者需請教專業人士,選擇適合自己狀況的產品。
潰瘍性結腸炎SNQ專家:大腸直腸外科陳周誠主治醫師
如果出現腸道不適症狀,請找專業醫師診斷!隨著腸道疾病越來越普遍,且年輕化,本院禮聘前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任醫師陳周誠醫師,提供病患更專業先進的治療技術。
陳周誠醫師在大腸直腸外科領域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SNQ唯一標章獎得主,大腸直腸腹腔鏡手術擁有近30年經驗,專精診斷腸道各種發炎症狀、大腸直腸癌手術、標靶化學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及大腸鏡檢查等。不論是病症初期的診斷,還是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都能精準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