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腸道炎症,會讓患者反覆腹痛、腹瀉,出血影響食慾甚至明顯體重流失。很多人會問:「克隆氏症能治好嗎?」大腸直腸外科陳周誠醫師表示,這種疾病起起伏伏, 可能有長期或中期潛伏,不要氣餒,透過藥物控制、飲食調整以及良好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緩解症狀與減少發作。這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克隆氏症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及飲食原則!
克隆氏症是什麼?
西元1932年由Crohn克隆所發現的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或急性、會反覆發作在不同腸道的小腸或大腸全層厚度之腸道發炎疾病,成因主要與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腸道細胞,導致持續性發炎。最常見於20至40歲的青壯年,近年亞洲因飲食西化(高油高糖),病例數也逐漸增加。反覆發作影響年輕族群工作,就學等等也會有提高罹患腸癌的風險。
|點擊預約:我要掛號陳周誠醫師門診|
克隆氏症與腸躁症怎麼區分?
克隆氏症與腸躁症都可能引起腹痛、腹脹和腹瀉,但兩者的引發原因和症狀而有所不同,差異點在於:
克隆氏症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會造成腸道長期慢性發炎,嚴重時甚至影響整個消化道,導致腸道潰瘍、穿孔、出血、腸阻塞或長期會導致營養不良。腸躁症則是功能性疾病,腸道本身沒有發炎或潰瘍,而是因腸道蠕動異常所導致的症狀。主要常因壓力、飲食或作息變化而出現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但通常不會有血便、發燒或體重減輕。
克隆氏症的常見症狀與併發症
克隆氏症的症狀容易反覆發作,且短期內不易緩解。如果未及時診斷與治療,病情會更惡化,導致併發症發生,最嚴重可能會致命。
克隆氏症主要影響消化道的部位,導致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或絞痛、食慾不振導致體重下降、發燒疲倦、口腔潰、肛門疼痛等。
如果未妥善治療,可能引發以下併發症:
- 腸道狹窄阻塞:腸道發炎和結疤導致腸道變窄,影響消化功能。
- 腸穿孔:腸壁發炎嚴重時可能破裂,引發感染或腹膜炎。
- 腸道瘻管:因腸道受損,與其他器官形成異常通道,導致感染和膿瘍。
- 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發炎影響營養吸收,導致缺鐵、骨質疏鬆等問題。
- 腸癌風險增加:長期慢性發炎可能提高腸癌的發生率
- 血栓風險增加:可能導致動脈或靜脈血栓,影響心血管健康。
克隆氏症的成因
- 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克隆氏症,罹患的風險可能較高。
- 免疫系統異常:當身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攻擊腸道細胞。
- 環境與生活習慣:高脂肪、高糖、油炸食品攝取過多,以及纖維與維生素攝取不足、長期壓力失眠、吸菸,或曾接受盲腸切除手術者。
克隆氏症如何診斷?
克隆氏症,無法單靠單一檢查,通常需要多種檢查來確認,以下為常見的診斷方式。
- 血液檢查:檢測貧血、發炎指數(CRP)、肝功能等指標,以了解體內是否有慢性發炎反應。
- 糞便檢測:測量糞便鈣衛蛋白,幫助判斷腸道發炎程度。
- 影像學檢查(X光、超音波):可初步評估腸道狀況。
- 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觀察腸道發炎範圍及併發症。
- 內視鏡檢查
- 大腸鏡:直接觀察腸道發炎情況,並可取組織進一步化驗。
- 病理切片檢查:透過顯微鏡確認是否有克隆氏症的典型發炎特徵。
克隆氏症會好嗎?治療方式有哪些?
目前克隆氏症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治療、飲食調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治療方式包括以下:
克隆氏症的藥物治療
- 輕中度患者:使用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減少腸道發炎。
- 中重度患者:採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抑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 輔助藥物:如抗生素、止瀉藥、止痛藥緩解症狀。
克隆氏症的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無效,或病情發展到腸阻塞、腸穿孔、瘻管、膿瘍等併發症,建議手術治療。手術主要透過切除嚴重狹窄或受損的腸段,並將健康腸道重新接合,以恢復正常消化功能。
克隆氏症的飲食原則
克隆氏症患者因腸道容易發炎,因此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刺激腸道、降低免疫反應,同時提供足夠營養,請遵守以下幾項飲食原則。
- 選擇天然、易消化食物:原型食物(如瘦肉、魚、蛋、熟透蔬菜),避免加工食品、精緻糖類。低渣飲食(如白飯、白吐司),減少腸胃負擔,避免全穀類、生蔬菜、水果皮等。低FODMAP飲食,避免易發酵產氣的食物,如乳製品、豆類、部分水果(如藍莓、葡萄、香蕉)。
- 避免刺激性與高脂、高糖飲食:以清蒸、水煮、燉煮為主,避免辛辣、酒精、碳酸飲料、油炸食物,高糖高脂食物。
- 補充必要營養素:葉酸、維生素D、鈣,可預防營養不足。
克隆氏症權威醫師 : 陳周誠主治醫師
本院禮聘大腸直腸外科超專業陳周誠醫師,在2002年完成第一例腹腔鏡右大腸克隆氏症手術,也是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SNQ唯一標章獎得主,專長於腸道發炎性疾病、消化道手術,在克隆氏症以及各種腸道疾病的生物製劑上擁有深厚的經歷,精準診斷並能有效控制病情。
陳周誠醫師在大腸直腸腹腔鏡手術擁有26年經驗,提供大腸內視鏡檢查、腹腔鏡手術等微創治療技術。2006年就已經遠赴美國發表腹腔鏡大腸克隆氏症手術成果。2021年擔任IASGO國際胃腸科外科及腫瘤科醫學會座長及指導年輕醫師英文口頭發表克隆氏症議題。2024年在國際性亞洲外科代謝營養學會發表免疫調節劑PG2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之臨床預後獲得評審欣賞,榮獲最佳口頭獎。足以證明陳醫師不論是克隆氏症還是其他消化道與癌症腫瘤問題,陳周誠醫師展現了國際性眼光,在地式問診,事必躬親執行力與專業診斷治療,陪您對抗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