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層的惡性腫瘤,好發於40-60歲女性,且這幾年有年輕化趨勢。經常經期不規律、婦癌家族史或是其他婦科疾病史,都可能是高風險群。確診子宮內膜癌別慌!中港澄清醫院婦科醫師群提供精準診療,本文帶您了解子宮內膜癌有哪些治療選擇、手術方式及適應症,權威醫師温亭虹提醒,及早發現盡速治療,配合醫囑、能完全清除癌細胞,恢復健康生活。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與存活率
溫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取決腫瘤的大小、位置與型態,治療選擇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並根據患者健康情形、期別狀況及生育需求,綜合考量,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期別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
主要治療方式 | 手術為主 | 優先手術搭配化療 | 術前化療,再行手術 | 優先採化療或賀爾蒙療法 |
預估存活率 | 5年存活率 9成 | 5年存活率 8成 | 5年存活率 6成 | 5年存活率 3成 |
|立即諮詢:掛號溫亭虹醫師門診|
子宮內膜癌一定要切除子宮嗎?
「子宮內膜癌是否要切除子宮?」温醫師表示,為了長遠康復考量,如沒有生育需求,確實以切除子宮是優先標準治療方式,因為癌細胞可能透過器官連接管路擴散,包括子宮頸、輸卵管、卵巢等,進行全子宮切除徹底清光癌細胞,阻斷復發或轉移進程;但並非一定要全切除,年輕女性有強烈生育意願者或是早期癌侵犯少的患者,則評估做微創局部切除壞細胞病灶即可,但需要持續追蹤,且生產後仍建議進行全切除。
子宮內膜癌手術類型比較
子宮內膜癌常見的手術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傳統採開腹方式、第二三種是微創,則分內視腹腔鏡與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腹腔手術,原則上目前醫療優先採用微創手術,因為傷口小、破壞少、復原相較快速,但考量每位患者的腫瘤位置及大小,當更深處或是器械無伸入空間,也可能建議須選擇傳統開腹。這三種手術差別在於切口尺寸、醫師視野範圍、器械不同,進而影響患者復原時間和風險,而效果則評估最適合的方式,並沒有絕對好壞,以下為詳細比較:
方式 | 達文西手術 | 微創腹腔鏡 | 傳統開腹手術 |
---|---|---|---|
傷口 | 微創小傷口 | 微創小傷口 | 大傷口 |
疼痛感 | 較少 | 較少 | 較多 |
手術視野 | 3D立體視野 | 2D視野,也可以選3D立體視野 | 直接目視 |
住院期 | 較短 | 較短 | 較長 |
風險 | 較低 | 較低 | 較高 |
恢復品質 | 疼痛期短、恢復更快 | 疼痛期較短、復原較快 | 疼痛時間長、復原慢 |
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腹腔鏡微創手術,有別於傳統開大刀,造成腹部大切口,僅需在腹部開數個小孔,鎖定病灶處,將手術器械包括鏡頭、燈光、夾箝等微型器具由小孔進入腹腔,醫師透過螢幕觀看影像,有2D顯影或是3D立體影像,精準了解腹部內側情況,影像可以做放大以利治療執行,適用於腹腔腫瘤治療、婦科早期癌切除、子宮切除、囊腫切除、肌瘤切除等等。
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優勢包括傷口小、出血量少、疼痛感低、恢復較快、住院天數短、術後沾黏機率低、風險也相對較低,而術後疤痕較為不明顯。
|立即諮詢:掛號溫亭虹醫師門診|
傳統開腹手術|複雜手術、沾黏嚴重案例!
傳統開腹手術,是以直接切開腹腔,讓醫師以目視並直接觸摸器官方式,進行治療,通常切口長達15-20公分,多數考量在於腫瘤侵犯深處或是器官沾黏較為嚴重,會建議採取此種方式來手術,能避免透過微創鏡頭的視野死角與器械空間侷限,優勢在於能應用更為複雜的手術、沾黏嚴重案例、晚期癌患者以及極為緊急的手術。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3D立體影像、操作更精準!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與腹腔鏡同是微創,差異在於手術器械是仿真手臂,有更多靈活關節能做到更多角度旋轉,執刀醫師不直接持器械進行,而是從控台操作機械手臂,透過螢幕觀看腹腔內部,視野為3D立體影像可放大,能透過高解析畫面精準手術,如此達到小切口、復原快、風險低、操作更精準、提升生活品質等優勢。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適用於複雜的腹腔疾病,如婦科早期癌、骨盆腔深處異常或疾病。
子宮內膜癌術後飲食重點及禁忌
關於子宮內膜癌的飲食方面,溫醫師有以下幾點飲食建議 :
- 避免加工食品、高脂肪、紅肉食物、精製糖飲食以及高納食物
- 多攝取天然蔬果,均衡飲食
- 多補充蛋白質,減少奶類、豆類與蛋類以免腹脹
- 增加水分與高纖食物攝取
子宮內膜癌手術權威醫師:温亭虹醫師
擁有超過25年婦科診療經驗的温亭虹醫師,是中部知名的子宮內膜癌專家,專精於婦癌治療、婦女泌尿及婦科疑難雜症。温醫師累積上千台腹腔鏡手術經驗,精準診斷並為患者量身打造客製化治療計畫。如有婦科相關疑問或治療需求,歡迎預約門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