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系

胃癌存活率高嗎?醫解析:胃癌0-4期治療及術後飲食原則!

分享:

胃癌早期發現治癒成功率達近100%,若胃癌進展至晚期,治療往往需結合外科手術與輔助療法,術後存活率也會降低。本篇由胃腸肝膽科張安迪醫師提供詳盡解析,了解不同階段胃癌的治療方法和術後注意飲食事項,幫助更好復原。

胃癌如何分期?

胃癌分期主要根據癌細胞的擴散範圍和嚴重程度來劃分,分為0期到4期。

胃癌0期

原位癌,癌細胞僅限於胃黏膜表層

胃癌1期

癌細胞開始進一步侵入胃壁,但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

胃癌2-3期

癌細胞已擴散到周圍的淋巴,或更深的胃壁層

胃癌4期

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或遠端器官組織

胃癌各期治療與存活率?

胃癌從早期0期到晚期第4期,治療效果與存活率差異極大。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達90%以上,而到4期則僅剩約5%-10%。胃癌早期發現,治療方式越簡單,存活率也越高,分期能掌握胃癌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方向。

胃癌0期:治療、存活率

發現胃癌的最早期階段,癌細胞僅限於胃的表層細胞(黏膜上皮層),被稱為原位癌。此時,癌細胞尚未擴散,僅需進行內視鏡切除或外科手術切除即可,不需要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存活率接近100%。

胃癌1期:治療、存活率

當癌細胞未擴散到胃壁深層且腫瘤較小時,可考慮內視鏡切除。若腫瘤較大或分化不佳,則需進行部分或全胃切除並清除淋巴結。胃癌第1期治療通常不需要輔助治療,5年存活率約為90%以上

胃癌2期:治療、存活率

胃癌第2期治療重點為外科手術,包括次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若癌細胞已侵入胃壁深層,術後可能需要化學治療輔助,以降低復發風險。根據研究,手術結合化療可減少12%的復發率,5年存活率約為60%-70%。

胃癌3期:治療、存活率

此時癌細胞已擴散至胃壁全層或鄰近淋巴結,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輔以術後化療或放療。手術方式包括次全胃或全胃切除,並清除淋巴結。胃癌第3期,5年存活率約為30%-55%。

胃癌4期:治療、存活率

最晚期階段,癌細胞已經擴散至遠端器官或組織(如肝臟、腹水內有癌細胞)。此時已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胃癌晚期治療方式可選擇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以抑制腫瘤再擴大,緩解症狀與延長存活期。

 

胃癌4期的平均存活期約為11個月,但隨著醫療進步,部分患者的存活期可延長至17個月,5年存活率則約為5%-10%。

|立即預約:胃腸肝膽科掛號諮詢|
 

胃癌有哪些手術方式?哪些情況需全胃切除?

聽到胃癌手術,患者常見反應是「胃要全部切掉嗎?」張安迪醫師強調,切除範圍主要取決於腫瘤位置,又分為全胃切除、局部(次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

當腫瘤位於胃的上半部或範圍廣泛時,需切除整個胃,並將食道與腸道連接,重建腸胃道以確保食物通行。

局部或次全胃切除

針對腫瘤的位置及範圍,可能只需切除部分胃部並進行重建:

  • 遠端次全胃切除:移除胃的下半部及部分十二指腸,再將剩餘的胃與十二指腸或空腸連接。
  • 近端次全胃切除:切除胃的上半部,包括胃底、賁門及周圍組織,必要時也會移除部分下食道,並進行消化道重建。
  • 中段胃切除:若腫瘤位於胃的中部且兩端有足夠安全距離,可保留胃的上下兩端及幽門。

胃癌治療微創新選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新式的胃癌治療方式為微創「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透過內視鏡從口腔進入胃部操作,對癌腫瘤施打藥物,使形成丘狀,再以電刀把腫瘤部位薄薄地切下來,切除厚度約0.2-0.3公分,在不刺穿胃壁情況下,有效去除癌細胞

微創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和傳統內視鏡息肉切除方式相似,但在治療早期胃癌及較大腫瘤時,提供更高的切除率,不會在患者身上留下傷口疤痕,保留正常胃部結構,將癌腫瘤組織刨除乾淨,降低復發率,更迅速復原。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的適應症

微創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適合多種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變,胃癌、食道癌、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及大腸扁平瘜肉、側方擴散性腫瘤等。在病灶大小和位置適合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切除淺層病灶。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的特點

  • 精準治療:對於早期胃癌與較大腫瘤,能精準刨除腫瘤組織,提升切除率並降低復發風險。
  • 微創無傷口:經口腔進入胃部,不會在體表留下傷口,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 保留胃功能:完整去除腫瘤的同時,保留正常胃部結構,免除傳統手術對胃的破壞。
  • 適合特殊患者:尤其適合高齡者或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降低傳統手術帶來的風險。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vs 傳統手術

胃癌手術如何選擇?主要分為微創與傳統手術,內視鏡黏膜剝離術(ESD)是一種微創手術,相比傳統手術,不僅減少了術後疼痛,還能縮短住院時間,對年長者尤其合適

傳統手術則適用於更複雜或需要更大範圍切除的情況。然而,這種手術方式傷口較大,恢復期較長,可能帶來較多的不適。

胃癌術後飲食原則

胃癌手術依術式不同,術後飲食方法也會有所差異,內視鏡手術只需在術後幾天避免高纖即可,傳統手術則需特別注意以下原則:

  • 漸進恢復正常進食:治療穩定期應逐漸從軟質飲食漸進恢復為一般飲食,並增加食物種類,提升食慾。
  • 細嚼慢嚥、少量多餐:每日進食6-8餐,幫助適應消化功能。
  • 補充優質蛋白質:選擇高熱量的蛋白質食物,如奶類、魚肉、蛋、黃豆製品等。
  • 均衡天然食材:挑選未加工的食物,如細軟的魚肉、豆腐、嫩葉蔬菜及瓜果類,避免粗糙堅硬的部分。
  • 避免刺激:食物應煮爛煮軟,避免辛辣調味;採用蒸、煮、燉等少油方式。
  • 善用營養補充品:若進食困難,可補充維生素、礦物質或使用營養配方。

戰勝胃癌交給中港澄清胃腸肝膽科

面對胃癌的不安與恐慌,選擇專業安心的醫療團隊治療。澄清醫院擁有先進設備與專業胃腸肝膽科醫師陣容,張安迪醫師專精於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等微創手術,提供患者多元的治療選擇方案,有效治療胃癌。

無論是早期發現還是晚期治療,澄清醫院肝膽腸胃科醫療團隊都能為患者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治療計畫。陪伴患者一起戰勝胃癌,重拾健康生活!

|立即預約:胃腸肝膽科掛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