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系

食道癌會好嗎?一篇詳解:食道癌症狀、分期、存活率與治療

分享:

當食道發生細胞組織有惡性變異,惡性腫瘤生成即為「食道癌」,依據衛福部統計,食道癌患者每年增加約2700人、死亡數約1800人。然而,初期食道癌的症狀通常不容易察覺,多數患者在發現有吞嚥困難、異物感、沙啞等症狀,已是食道癌中晚期,食道癌會好嗎? 本文由張安迪醫師解析,食道癌的成因、症狀、存活率及治療等面向,提供完整及專業解說。

食道癌的5大危險因子

張安迪醫師指出,許多癌症的形成與遺傳、不良生活習慣、飲食及風險暴露都有一定程度關聯,而食道癌更是與飲食息息相關,包括菸酒檳、滾燙食物及腸胃健康等,都可能間接誘發造成癌變,接觸風險因子更提高4-5倍罹癌可能性。

  • 危險因子1.常吃非原型食物,例如醃漬品、加工食物
  • 危險因子2.滾燙料理立即吃下肚,例如65度以上熱湯、鍋物
  • 危險因子3.有飲酒、吸菸、嚼檳榔等不良習慣
  • 危險因子4.患有胃食道逆流者有較高風險
  • 危險因子5.先天或後天的食道功能不佳例如蠕動慢、收縮欠佳

|立即掛號:內視鏡手術特別門診|

食道癌的初期有症狀嗎?

食道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早期食道癌容易被忽略。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稍有困難的徵狀,例如吃東西感覺於喉嚨或胸部卡住,又或是察覺異物感與疼痛,甚至常常有嗆到現象。

食道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隨著食道癌病情進展、腫瘤尺寸變大,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安迪醫師提醒,若發現食道癌症狀,即應提高警覺。

  • 吞嚥障礙與異物感覺漸增
  • 出現體重明顯減輕
  • 用餐後嘔吐
  • 胃食道逆流
  • 食物下肚後回流
  • 胸痛
  • 咳嗽
  • 嗆咳
  • 沙啞
  • 頸部有腫塊

食道癌如何檢查?

食道癌的檢查方式,在食道癌初期採用內視鏡做檢測,輔以染色工具更加強識別,進一步透過X光、胸部CT及正子掃描做更詳盡的腫瘤檢測評估。

食道癌的自我檢查方法

如何知道自己有無食道癌? 依衛福部數據顯示男性50~70歲是食道癌的高危險族群,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的食道任何部位,食道癌的自我察覺檢視方式包括:

  • 吞嚥會不會感到卡住
  • 無故體重降低
  • 長期咳嗽、沙啞
  • 胃食道逆流
  • 胸痛、胸部感到灼熱感
  • 消化不良或胃部感到灼熱

安迪醫師提醒,如有上述症狀請直接就醫確認,食道癌辨別需要進一步內視鏡檢測才能精準判別,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遠離危險因子,是預防食道癌最佳方法。

食道癌的醫學診斷方法

  • 病史問診:醫師做初步門診諮詢,有關病史了解和評估。
  • 內視鏡:針對上消化道做內視檢查,醫師會將內視鏡由口插入食道,直接
  • 觀察食道黏膜,目前診斷食道癌最準確的方法。
  • 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胸部X光,通常會是於內視鏡確認有病灶之後,進一步針對異常部位做精確判別之工具。
  • 超音波內視鏡:以超音波探頭結合在內視鏡器具,能從內部偵測食道的組織,確認病灶侵犯深度,以及有無局部淋巴結,相較更為準確。

食道癌如何分期?

食道癌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而食道癌的分期則會依據腫瘤的尺寸、程度、型態以及是否轉移做區分,分為0-4期總共五期,並以TNM作為判斷標準,T是腫瘤侵犯大小與深度、N是確認有無轉移到淋巴結、M則是有無遠端轉移至其他器官(例如肺、肝…等等), 是全球公認對惡性腫瘤分期的標準方式。

|立即掛號:內視鏡手術特別門診|

食道癌各期治療與存活率?

臨床透過食道癌分期做醫病討論治療方針的參考,綜合患者的健康狀況、年紀、病史等因素,來推斷食道癌存活率,不過後續的治療積極度也會大幅影響實際存活狀況。

食道癌0期:治療、存活率

食道癌0期又稱為原位癌。這時期的癌細胞僅侷限於食道內層,五年存活率超過90%,治療方式通常會採取外科切除手術或是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

食道癌1期:治療、存活率

食道癌1期的癌細胞已侵入食道壁較深層,五年存活率可高達70%,早期食道癌的治療方式仍以外科切除手術或是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為主,以及輔以放化療進行。

食道癌2期:治療、存活率

食道癌2期,癌細胞侵犯到食道外層或區域淋巴結,五年存活率約為40%,治療方式會在手術前合併化療及放療,後續4-6週再評估手術切除可行度與方式。

食道癌3期:治療、存活率

食道癌3期,癌細胞已超出食道,侵犯到周圍組織或區域淋巴結,五年存活率約為20%,治療以根治為目標,合併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食道癌4期:治療、存活率

此期屬於食道癌末期,最嚴重階段。癌細胞已轉移到遠端器官、伴隨有深層淋巴結轉移,五年存活率不到10%,食道癌晚期治療以減輕不適為目標,放療是主要方式來縮小腫瘤,以及免疫療法改善生存率。

早期食道癌治療: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微創保留食道功能

針對 0-1 期的早期食道癌,經專業評估可行的情況下,可考慮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以微創內視鏡方式做局部腫瘤切除。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又稱為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其特色能透過口腔的自然孔洞,將內視鏡帶電刀儀器置入病灶處,精準做黏膜下剝離,將腫瘤從食道黏膜表層分離,達到完整去除腫瘤的目的,所形成傷口也可以藉由黏膜自然痊癒。

安迪醫師強調,ESD優勢是保留食道完整與功能,相較傳統外科切除術,更微創、減少傷害、降低後遺症機率,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較小。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的適應症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能安全有效治療,適應範圍以醫師專業評估為準,通常可以治療腫瘤較小且侵犯深度較淺的早期食道癌。

ESD適用於早期食道癌,若腫瘤侵犯深度較深,或已擴散至周圍組織,則不適合此微創治療。此外,患有嚴重心臟病、肺病等慢性疾病,或是食道狹窄、食道變形的患者,也可能不適合進行ESD手術。

食道癌症狀看哪科?交給澄清胃腸肝膽科

早期食道癌症狀不明顯,往往不易察覺,當有症狀出現時,可能已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進食功能,更需要專業專精的醫療團隊從檢查就謹慎及早發現,越早發現介入治療更能提升治療成功率,在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有完整、專業、強大的醫療陣容能幫助民眾把關健康,相關疑慮也能確實協助診斷及治療,如有癌變的診療需求,更能制定適切完整計畫方針,幫助患者得到最好的預後品質。

本院胃腸科張安迪醫師專長是各式內視鏡手術,包括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內視鏡抗逆流黏膜切除術、內視鏡全層腫瘤切除術…等,能幫助更多食道有異狀的患者治癒,有需求都可以掛號門診做諮詢,而安迪醫師也提醒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立即掛號:內視鏡手術特別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