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發現最近尿尿後泡泡變多了,這是不是蛋白尿?」在泌尿外科的門診中,有不少因為泡泡尿問題來看診的病人。該如何辨別異常的泡泡尿?醫師提出5 字訣「泡、水、高、貧、倦」初步自我檢測是否為良性或病理性,本篇由泌尿外科醫師團隊,詳細解析泡泡尿的成因與蛋白尿判斷方法。
哪些情況會使尿尿有泡泡?
尿液裡出現泡泡怎麼辦?泌尿外科呂謹亨醫師表示,「泡泡有尿」不一定代表身體有問題,造成原因可能是小便速度過快、水分攝取不足過多等。一般情況下,建議先觀察5~10分鐘,如果泡泡會逐漸消散,就不用過度擔心。
泡泡尿良性原因
泡泡尿原因:排尿速度
泡沫的多寡與衝力有關,尿液沖擊馬桶便會產生泡泡。另外尿柱的角度衝擊水面的角度,也會產生泡泡。還有像是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有可能改變尿的順暢度產生亂流,改變入水角度,產生泡泡尿。
泡泡尿原因:水喝太少
水喝太少會讓尿液濃度變高,尤其吃大餐時肉類(蛋白質)吃比較多,尿液中含氮廢物、電解質、鹽類較多,愈容易出現泡沫尿。另外,可觀察早起第一泡尿是否也是如此。
泡泡尿病理性原因
泡泡尿原因:腎臟功能受損
腎臟受損時例如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等,會影響腎臟的過濾功能,導致血液中的蛋白質跑到尿液,形成蛋白尿。如不能及時發現處理,可能導致末期腎病變。
泡泡尿原因:糖尿病、高血壓
可能影響腎臟血液與功能,導致腎臟力增加、腎功能下降,無法過濾蛋白質,出現蛋白尿。另外若糖尿病控制不好,尿糖或酮體含量增高,也會產生泡泡尿。
服用止痛藥、女生生理期也可能會引起泡泡尿
泡泡尿其他原因還包含:泌尿道感染、結石、尿潛血、血尿、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止痛藥、女生生理期、發燒、激烈運動、攝護腺肥大、泌尿道疾病等。
泡泡尿與蛋白尿一樣嗎?如何自我分辨?
泡泡尿≠蛋白尿!雖然蛋白尿會導致尿液中出現泡泡,但尿速太快、與馬桶距離過近、撞擊力大、水喝太少等因素,也會產生泡泡。
根據研究,求診的泡泡尿患者中,真正有蛋白尿的僅22%。常見的蛋白尿類型包括:
- 暫時性蛋白尿:發燒、劇烈運動或脫水時可能出現,隨身體狀況恢復而消失。
- 姿勢性蛋白尿:站立時出現蛋白尿,平躺後消失,屬於良性現象。
- 病理性蛋白尿:由腎臟病變或其他疾病引發,需進一步檢查確認。
蛋白尿如何自我分辨?泌尿外科呂謹亨醫師強調,尿液解出後不要立刻沖掉先靜置觀察,若15分鐘後泡泡仍存在,且呈多層次、不易消散,建議儘早就醫檢查是否為病理性蛋白尿。
腎臟病五大警訊:泡-水-高-貧-倦
泌尿外科周聖峰醫師提供簡單的五字訣,可初步檢測腎臟健康狀況:
- 泡:泡泡尿長時間不散,可能是蛋白尿造成,需注意腎臟過濾功能是否異常。
- 水:四肢長時間水腫,可能是排尿功能受影響。
- 高:血壓突然偏高或升高,尤其無高血壓病史者,可能與腎功能不佳有關。
- 貧:無明顯原因出現貧血,伴隨頭暈、疲倦、氣喘等症狀,可能是腎臟無法正常分泌紅血球生成素。
- 倦:容易感到疲倦、精神不濟,可能腎功能不全導致廢物累積,甚至出現尿毒症相關症狀。
醫師提醒,若出現以上症狀,建議盡早就醫檢查,以免腎臟病變進一步惡化。
泡泡尿要做哪些檢查?
想了解泡泡尿的情況有無異常,在門診上醫師會先使用尿蛋白檢測試紙進行快速初篩,這種檢查方式簡單又方便,若初步結果異常,會進一步安排完整的尿液分析,測量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數據,收集24小時內的尿液來計算尿蛋白總量,以更準確評估是否有蛋白尿。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會再進一步安排抽血檢查腎功能,或進行影像檢查與腎臟切片,以找出腎臟問題的真正原因。
泡泡尿看什麼科?選擇中港澄清泌尿科團隊
選擇中港澄清泌尿科團隊,守護你的泌尿系統健康!當發現泡泡尿長時間不散,懷疑可能是腎臟功能等疾病問題時,建議盡快掛號泌尿外科,由專業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評估。本院泌尿科團隊,由江冠忠主任領軍,擁有診斷、手術與治療經驗豐富的醫師團隊陣容,呂謹亨醫師、周聖峰醫師能精準診斷泌尿系統疾病,從尿液分析、抽血檢查到影像診斷,確保每位患者都能獲得最精確的診斷,並專研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提供完整與適切的治療方針。
達文西機械手臂助攻!外科技術再升級
達文西手術被譽為「腹腔鏡的進階版」,在泌尿系統手術上應用廣泛,無論是攝護腺根除、腎臟部分或全切除、腎上腺及後腹腔腫瘤切除,還是腎盂輸尿管重建、膀胱根除等高難度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不僅能提升手術的精細度,還能有效降低術後疼痛,並縮短恢復時間。
目前泌尿科約有近9成的手術皆可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完成。由於泌尿科手術多集中於後腹腔部位,例如攝護腺、膀胱、輸尿管及腎臟等器官,與傳統腹腔鏡2D影像相比,達文西手術具備3D立體視覺與高解析度成像,讓外科醫師能更清晰地觀察組織細節,在傷口小的狀況下還能更精確進行細微切割、縫合及組織分離,提高治療效果、減少風險,提供患者另一項手術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