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心

認識腎臟移植

分享:

腎臟移植是目前已知對末期腎衰竭病患最好的一種治療方式。不管是血液透析(洗腰子)或腹膜透析(洗肚子)都無法使腎衰竭病患的體內毒素及代謝廢物清除到正常,但成功的腎移植卻可以使受腎者的腎功能恢復到近似正常人一般。

在台灣等待換腎的病人很多(近2萬人),可是受限於合法腎臟來源,及器官捐贈的風氣未開,每年腎移植病患人數並不多。除了臨終前的屍腎捐贈外,親屬活體捐贈也是很好且重要的來源。要增加活體捐腎的數目也是個難題。在台灣法律限制,活體器官捐贈限於三等親以內、或夫妻之間,不像有些國家許可非親屬的活體器官捐贈。

近幾年來,雖然器官捐贈的風氣逐漸被大家接受,但屍腎捐贈的數目每年卻只有少許成長,而活體捐腎的數目卻明顯減少。這方面可能是很多人不了解,其實,經過仔細評估及完善手術,活體捐腎並不會對捐贈者產生嚴重不好的後遺症。事實上,腎移植成功率隨著移植腎臟的來源而有些差異,這其中以從直系血親活體捐贈而來的腎移植存活最好,其次從先生捐給妻子,或妻子捐給先生的活體非血親捐贈的效果也幾乎和血親捐贈一樣好,再來才是從腦死患者捐贈來的"屍腎移植"。然而,近年來也有不少病患到大陸去換腎,但對岸的醫療品質參差不齊,病患到大陸換腎而有後遺症案例時有耳聞。故有此打算的病患應做仔細、整體性的評估,再做最後決定。

腎臟移植危險嗎?任何手術都有潛在危險性。尤其腎衰竭的病患常在身體其他系統也合併有些許毛病;故手術及麻醉的危險性自然比一般人高一些,但只要事前經過詳細的評估,憑現代醫學科技的進步,大部分腎移植手術本身的危險性應該都還在可以接受範圍。腎移植主要的危險性來自於術後種種排斥反應及感染發炎的發生,尤其在術後半年至一年內特別高。因為植入的健康新腎臟,除非是來自於同卵雙生的孿生手足,否則腎臟組織的「組織抗原基因」不會和受腎者的一樣。

其實,受腎者體內免疫系統會動員起來攻擊這個「外來物」保護自己的身體。這對一般的感染而言,是身體賴以回復健康的機轉;但在移植的狀況下,卻足以破壞這個植入的新器官,造成所謂的植入器官排斥以及其功能的損傷。臨床上在術後會給被移植的病患「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來控制其免疫系統。此時就會發生很巧妙的狀況,藥給得太少時,易發生排斥的現象,而藥量太多了,則會使身體免疫系統的「破洞」太大,而發生種種伺機性的感染。

而且,每個移植病人所須的藥量又不完全一樣,因此在術後追蹤不僅需要認識腎臟移植,一位很有經驗的移植醫師,病患和醫師之間的密切配合也是非常重要。即使真的發生了排斥的現象,並非表示移植失敗,大部分的情況都可以用更強的藥物控制下來。目前,腎臟移植術後一年移植腎有功能的比率高達90-95%以上,術後三年,有功能的移植腎臟比率也仍高達65-85%。另外,前述的免疫抑制劑還有其它的副作用。不過愈來愈多的新抗排斥藥正陸陸續續地被發展出來,這方面的副作用也變得愈來愈少,而容易被控制。

由於在全世界各地因為末期腎衰竭而需要進行透析治療的病患人數遠多於每年實際進行的腎臟移植手術數目,因此有愈來愈多的透析患者在苦苦地等待一顆遙遙無期的腎臟,這種現象在台灣尤其顯著。眾所周知,移植腎臟的來源包括臨終腦死患者的屍體捐腎,以及親屬或夫妻間的活體捐贈。要增加屍腎捐贈的數目有賴於腦死觀念的教育推廣、宗教界的宣揚,以期有更多人能有臨終器官捐贈的風氣。而要增加活體捐腎的數目,在台灣則是一個稍困難的問題。因為家庭結構的簡單化,以及社會風氣的現實化,使有捐腎意願的人數愈來愈少。再加上台灣法律的限制,活體器官捐贈限於五等親以內、或夫妻之間,不像有些國家許可非親屬的活體器官捐贈,更使可能捐贈者的數目受到局限。

腎臟移植除了經由外科手術方式達成,於1995年美國Ratner 醫師首次發表以腹腔鏡來進行活體捐贈的腎切除手術。近年來,在國外醫學中心對腹腔鏡手術進行活體腎摘除皆有優異的成果報告,希望能造福更多的透析病患。

腎移植是目前對末期腎衰竭最好的一種治療方式,病患整體的感覺會舒服許多,也因此生命充滿了希望。然而,在考慮換腎之時,一定不可輕忽您現在的健康情形,並且仍應遵照醫囑達到適當的透析,讓自己隨時保持在最佳狀態下,等待機會(換腎)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