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醫療

營養醫學特診

分享:

Q: 什麼是功能營養醫學?

其實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是功能營養醫學的執行者喔!到KTV唱歌聲嘶力竭時,會不會點一壺澎大海滋潤喉嚨;冬令進補的時候,想不想來碗麻油雞補氣血讓身體都暖起來;沒有精神的時候,聽同事建議吞2顆B群,是不是就覺得精神百倍。中醫有個說法「醫食同源」。這話很有意思,身體的狀態,除了所謂「體質」外,和每天攝取的「食物」、「營養」有很大的關係。現代人每日都攝入「過度加工」的食物,加上長期累積的壞習慣,疾病不知不覺就找上門了。功能營養醫學,就是在疾病前期,針對營養素的缺乏,及不良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讓身體往好的方向走。

 

Q: 為什麼想成為功能營養醫學醫師

{體質,能改變嗎?}
在臨床執業太久,總有一些解決或回答不了的問題,「醫師,為什麼我會過敏?」「醫師,為什麼我一天抽菸2,3根,也會長口腔白斑?我鄰居每天抽一包,看起來怎麼沒事?」這時,一貫的回答,就是「遺傳」或「體質」。難道,不好的體質,我就只能一輩子被疾病纏身,無法擺脫嗎 ?

{醫師說我沒病,但我有永遠好不了也治不完的症狀}
傳統西醫治療是治「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什麼症狀開什麼藥,但這真適合每一個人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給予抗組織胺成功止住鼻水噴嚏,但卻開始口乾心悸;偏頭痛的患者,給予止痛肌肉鬆弛劑,甚至抗癲癇藥物,頭痛稍緩但無法根除,整個人反而昏沉沉四肢無力?傳統醫療無法完全處理這些症狀,也可能因為藥物強效副作用而帶來更多的不舒服,大大影響生活品質,這樣的狀況下,是否該有其他的選擇呢 ?

基於以上的理由,讓我在臨床本科之外,接觸了功能營養醫學,多了一項武器可以為病人服務。

 

Q: 成為功能營養醫學醫師的過程

我的運氣很好,在澄清醫院遇到「台灣功能醫學之父」 - 劉博仁院長。院長主張凡事要從基本調理,藉由生活型態的調整,加上正確的營養素,讓人從細胞、組織、器官,整體恢復應有的功能。感謝劉醫師於2018年4月成立「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提供了一個讓醫師、藥師和營養師可以相互交流,持續進修的平台。我也於2018年起在劉院長成立的科博特功能營養醫學診所開始看診,將所學應用於病人身上,累積臨床經驗。

2019年10月份,我正式加入美國功能醫學會(IFM,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在教育訓練第一天的開幕大會上,執行長Dr. MARK HYMAN說:「如果你手上拿的是錯誤的地圖,你該怎麼達到正確的目的地呢?」,這句話彷彿是當頭棒喝,在臨床上看診的醫師,總是急著幫病人找到診斷,然後成功解決他們的問題了嗎?沒有,我們只是解決他「病的結果」,但沒有解決「病的根源」。功能醫學的基本信念,認為疾病的產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一連串的失控及不平衡中,最終產生了疾病。如何沿著致病的脈絡,一一解開,豈不是更重要。完成美國功能醫學會的教育訓練後,我對於疾病有更通盤且全面的了解與治療計畫。

 

澄清醫院功能營養醫學門診,歡迎有相關問題的朋友諮詢喔!

 

【功能營養醫學門診】
時間:每週一下午(限約診),採預約制,限醫師約診
諮詢專線:(04)24632000轉32535 (由專人服務)